眼下,讲述“探墓”故事的大片《鬼吹灯之寻龙诀》正在全国各地热映。与此同时,真实的“探墓”故事——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墓的发掘仍在有序进行中。自2015年11月初海昏侯墓的考古进入公众视野以来,这座古墓便一次次让世界为之惊叹,为国内考古界带来一个接一个“首次”和“考古之最”,迄今已出土2万余件珍贵文物。其中,出土的“孔子屏风”引起了山西大学文学院教授白平的关注。他认为,这“孔子屏风”十分可疑。
7日,白平教授将自己对“孔子屏风”的质疑向记者做了详细阐述。
当地媒体报道说,此次出土的屏风组件上有人物像和题字,题字部分“孔子”“颜回”“叔梁纥”清晰可辨。除孔子像外,屏风上还有“孔子生平介绍文字”。学者王楚宁写了《海昏侯墓孔子屏风浅释》,说是“孔子屏风”明确写着孔子“字中(仲)尼,姓孔,子氏”,第二列文字“鲁昭公六年,孔子盖卅矣”,由这一时间节点可以推算出,孔子的生年为鲁襄公七年(公元前566年),比《春秋公羊传》和《春秋榖梁传》记载的生年早十四年,比《史记·孔子世家》记载的孔子生年早15年。
这些报道很令人惊愕。孔子“字中(仲)尼,姓孔,子氏”,不符合事实。孔子是殷人之后,殷人为子姓,所以孔子实际上是姓子,孔氏。孔子的先祖孔父嘉在宋殇公时任大司马,太宰华父督看上了孔父嘉的妻子,为夺美而杀死了孔父嘉,孔父嘉的儿子木金父为避乱而逃到了鲁国,遂以父字为氏,相延而到孔子。说孔子“姓孔,子氏”,犹如说“三加二等于十”,令人不可思议。
如果西汉时确有孔子生于鲁襄公七年的说法,必然是有典籍依据,这是个很大的事情,为什么当时没有人对《春秋公羊传》和《春秋榖梁传》的记载提出质疑?为什么学术史上没有留下任何有关的痕迹?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出生三岁,其父叔梁纥去世。孔子之母去世时,孔子尚不知其父之墓。《左传·襄公十七年》记载,齐军将鲁大夫臧纥包围在防邑,叔梁纥也在围中,他率兵冲出包围,护送臧纥脱险,自己又杀回城中守卫。如果孔子确实生于鲁襄公七年,则其时他已十岁,有关孔子生平的大量典籍的记载都要连根拔起了,这在学术上引发的颠覆效应可以说是一场大地震。
综上所述,白平教授认为,这块屏风有诈,其关于孔子年龄的说法更是子虚乌有。媒体报道中,有一张屏风文字的照片,该图羞羞答答、半遮半盖(也有污痕未清的缘故)。版面上出现丝栏效果,俨然后世线装书的样式,不可能是汉代物品的味道。
记者搜索发现,质疑海昏侯墓屏风上孔子生平的学者并非白平教授一人。一位署名“王瑞来”的学者在网上发文指出:“从史源学角度来观察文献的年代,即使将海昏侯墓主定位为第一代海昏侯,屏风的孔子年龄记载也晚于包括《史记》在内的现有文献记载。就孔子年龄记载而言,由于现有文献记载显示的证据不利于新出史料处很多,所以不能一见新出史料便如获至宝,以为据此就可得出石破天惊的结论。还须投以怀疑审视的目光,谨慎地加以周密考证,方可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