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不时有几篇10万+文章对中药保健品围追堵截,但国民对于保健,特别是中药保健的热情不曾衰减。到底该如何正确认识中药保健食品?这次,听专家从研发、评价、产业层面说起。
目前相关领域的专家对我国保健食品的定位尚有争议。
2002年,卫生部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
其中明确了中药组方保健食品原料的使用范围。但由于其中诸多原料来源于国家药典,同时保健食品理念与我国传统养生保健理论的“食疗”、“食补”同宗同源,因此中药组方保健食品始终存在“食”与“药”的争议和混淆。
201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将保健食品规定为特殊食品。区别于普通食品,保健食品允许声称保健功能;区别于药品,保健食品不得声称疾病预防、治疗功能。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保健食品》
根据定义(保健食品是指声称并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我国保健食品定位为膳食补充剂和声称功效的食品。
世界卫生组织的健康定义
按照定义,保健食品的“保健”可以理解为“保持或改善完好生存状态”。
从广义“健康”——完好生存状态的角度理解
疾病状态是一个欠完好的生存状态,除了在进入疾病状态后的治疗之外,人们也有通过其他途径提前改善生存状态的可能和需要。因此,中药组方保健食品可大致定位为调节机体特定功能,维持身体健康,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但可降低疾病发生风险的特殊食品。
《黄帝内经太素》:“空腹食之为食物,患者食之为药物”,反映了“药食同源”的思想。《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说的是未病先防。中药保健食品是保健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是中国特色的保健品种,其原料多是来源于药食同源的食物或者中药品种,在防病、康复、保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祖国医学把人的生存状态分为“无病”“未病”“已病”的不同状态,“无病”和“已病”对应现代医学的健康和疾病,“未病”是机体从健康向疾病发展的过度状态,一些学者称之为“亚健康”。“治未病”是中医干预无病向已病过度的一种努力。现代医学关注人体“保健”的历史不足百年,而祖国医学最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中就有“治未病”理念的论述。因此,我国中药组方保健食品的定位不能仅定位于西方国家以现代医学、营养学理论为依据的膳食补充剂、保健功能食品等,更应定位于祖国医学“治未病”等传统养生保健理论。
保健食品行业是大健康产业和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支撑。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国人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保健食品的需求持续上升,保健食品行业获得快速发展。从2011年到2017年保健食品企业规模不断壮大,总产值稳步增加,市场份额不断扩大。
2011-2017年保健食品市场规模
尽管目前中药保健食品的市场巨大,但是其在研发及评价的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制约了中药保健食品行业的发展。中药复方保健食品在配方理论、保健功能声称、功能和安全性评价技术、适宜人群范围、食用注意事项等方面缺乏中医药理论支撑,使其保健功能声称与功效描述关联模糊,用量大小和配伍关系确定的证据不足,工艺简单、标准粗劣、功能因子、功效成分/组分不清楚,导致产品开发盲目,产业低质发展。
如何区分中药保健食品与中成药?
如何区分中药保健食品与普通保健食品?
如何保障中药保健食品姓“中”不姓“西”?
基于这诸方问题,山东大学的孙蓉教授团队带来《中药保健食品研发、评价与审评专题》。
专题文章:
中药保健食品研发、评价和产业现状及发展策略
对中药组方保健食品的几点思考
基于数据挖掘的中药复方保健食品功能评价研究
中药类保健食品增强免疫力功能评价现状和研究策略
中药保健食品的质量控制现状和研究策略
已批准增强免疫力功能的中药类保健食品现状及监管建议
读一读,见微知著,您便可了解现代中医药人在庖解这把能打开中华文明宝库钥匙时所付出的滴水穿石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