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准历来被认为和A股走势息息相关,因此备受资本市场关注!4月10日中信建投辟谣“该机构分析师作降准预测”,令降准又一次受到舆论目光的聚焦。
从经济基本面看,一方面经济企稳回升迹象明显,资金面总体宽裕,另一方面通胀预期上升,在这种情况下,央行短期是否降准、采用何种方式引发广泛关注和讨论。
关于降准连续两则谣言
4月10日早盘,一则“中信建投:预计5个交易日降准”的研报引发市场关注。尤其是其中“5个交易日降准”的表述。
但随后,中信建投策略研究公众号发声明澄清:我们关注到有报道中信建投分析师陈玉龙预测降准。经查中信建投并无此分析师,我们并未做任何降准预测,此事与我们无关。
实际上这已经不是近期关于降准的第一个谣言了!此前3月29日深夜,央行通过官方微博“央行微播”对当时一则“4月1日起降准”的消息进行辟谣,指出该消息不实。
此后据央行旗下媒体《金融时报》透露,央行已就此事正式致函公安机关,请就此次编造发布虚假信息的行为依法进行查处。
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理事、财经评论人士谭浩俊认为,在市场流动性总体宽裕的情况下,降准谣言能够大行其道,很大程度上,还是与资金存在结构性矛盾有关。造谣者可能正是抓住了资金的结构性矛盾,亦即实体企业等仍然资金比较紧张,而为了一时之需、一已之利,做起了造谣的把戏。
实际上目前围绕降准的“热烈讨论”,可以总结归纳为两大焦点,一是4月是否会降准;二是如果4月不降,那么未来采取的降准方式。
焦点一:4月还可能降准吗?
综合机构观点看,目前市场分成了两派:
观点一:央行已辟谣 概率很低
恒大研究院院长任泽平4月10日发布《应该继续降准吗?》研报中指出,3月以来随着PPI企稳、PMI回升,央行货币政策基调转稳。并且央行否定“4月起降准”的消息,表明央行货币政策的紧平衡。
国泰君安研报也认为,目前市场上对4月份是否降准存在争议,考虑到央行已经明确辟谣,为避免导致市场预期混乱,4月份进行降准的概率变得很低。在短期经济数据超预期的背景下,货币政策进入观察期,央行短期释放进一步宽松信号的概率较小。
京东数字科技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撰文指出,综合当下的货币政策面临的主要难题和经济基本面等多方面因素分析,短期内货币政策或难以进一步宽松,降准可能性与必要性也在降低。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则认为,预期今年一季度总体数据不错,因此在4月17日中期借贷便利到期后,央行很可能会通过续作的方式而不是降准,而如果续作的话,很可能是通过续作TMLF对冲到期的MLF,既可以满足结构引导的需要,又可以降低融资成本。
观点二:资金存缺口 仍有可能性
但也有不同意见,比如中泰证券4月1日的研报就认为,4月份降准概率加大。如果不降准第二季度仍会造成5000亿的基础货币缺口。
经济参考报4月10日引述中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明明的话称,从资金面缺口角度看仍然存在降准的空间和可能。
明明表示,在假设外汇占款仍然保持小规模波动的情况下,4月份财政存款和MLF到期会造成基础货币面临约1万亿元的缺口,加之同业存单到期高峰和地方政府债加速发行都会加大流动性的扰动,4月份存在降准的空间和可能。
也有经济学家认为,这取决于今年一季度的数据。
中金所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赵庆明就表示,降准的时点一般会在1月、4月、7月和10月。一般是在上个季度数据出来之后,再评估是不是需要降准。降准一般来说是比较猛的刺激手段,如果经济数据落于预期,降准能够起到很好的逆周期调节作用。
焦点二:选择何种降准方式
在这点上,多数专家倾向于定向降准概率更高。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表示,随着中国经济在二季度延续企稳趋势,央行将更加强调货币政策的“精准滴灌”功能,以在保持“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的同时,避免导致短期通胀压力和金融市场过热。因此,相较于全面降准,定向降准的优先级正在上升。
明明表示,大概率会是定向降准。首先,定向降准置换MLF经过2018年后已经没有操作上的障碍;其次,4月7日中办国办发布的《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再次明确提出落实普惠金融定向降准政策,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问题。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货币政策2018年年中起在稳健基调下向偏松方向调整的目标已基本达成,存款准备金率应该没有整体性大幅下调的可能。但为了针对性地改善中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的融资环境,未来存款准备金率仍有一定程度结构性下调的可能性。如果说2018年以来存款准备金率政策目标是总量与结构并重,那么未来会转向以定向为主。
年内还可能有几次降准?
而对于年内还有几次降准,专家们认为至少还有一次降准。
对于降准次数,任泽平此前预测2019年共有4次降准。如果扣除年初的一次降准,那么应该还有3次。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应用经济系副教授颜色4月10日表示,预计央行全年还将降准1-2次。
而在年初1月4日首次降准之后,平安证券魏伟认为,2019年降准还将有三到四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