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商遗要》手抄本是祁县晋商文化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两百多年前,中国茶叶的出口量已经占到对俄贸易总量的7成以上。而让这一庞大的出口额成为可能的,正是由晋商开辟的南起武夷山、北至恰克图(俄罗斯布里亚特自治共和国南部城市,在俄蒙边境),绵延万里的茶叶之路。而这万里茶路的中心与核心,正是位于山西晋商故里祁县老城的长裕川老号。
《行商遗要》是祁县长裕川茶庄遗留的办茶行商纪要,一本民国年间的手抄本,77页,20700多字,全为毛笔小楷书写。全书内容大致归纳为德行、茶路、茶山、踹茶、水脚、陆脚、厘金等七篇,内容既详细又丰富。该手抄本是1994年祁县晋商文化博物馆由民间征集而来,为王载赓先生当年在长裕川茶庄期间抄录的,时间约在民国六年(1917年)。由于原文本已失传,只留下这本手抄孤本,实为宝贵。
《行商遗要》手抄本正是“长裕川”南下办茶、北上销茶的原生态记录,从湘西安化茶区的陆路、水路,以及所经过的村庄、城镇,到行销口外的各个地方,《行商遗要》好像画出了一幅“茶叶之路”的地图,详尽记录了历史上长裕川茶庄办茶的全过程,是“晋商万里茶路”的历史写真。根据书中记录,长裕川茶庄办茶路线图为:湖南安化收茶(就地加工)—益阳(洞庭湖水路)—岳阳(长江水路)—汉口(换小船)—襄阳樊城—河南南阳赊旗镇(陆路)—洛阳—晋城(骆驼运输)—长治(太行山)—祁县鲁村(重新分发并转大车)—大同—张家口—恰克图。
长裕川茶庄,由祁县渠氏家族第15代渠映潢创办于清乾隆年间。它的隔壁是茶庄主人渠氏家族的大院,大门上方有“纳川”两个大字,寓意“海纳百川”,象征财富的流动与汇聚,这也是渠家世代所推崇的家训。长裕川茶庄的命名或许源于此。渠氏以前以小本买卖为主,数年后完成原始资本积累,至第14世渠同海(1723—1789年)时,涉足北上卖茶,到第15世渠映潢时,渐成规模,设长源川、长顺川两个大茶庄,从两湖采办茶叶,辗转出口到蒙古和俄国。
专家说,《行商遗要》手抄本提供的史料很珍贵,其中阐述的长裕川茶庄的经营模式,为进一步研究晋商提供了大量资料。
设在段家巷的长裕川茶庄是总号,在全国有11个分号,主要搞批发经营。长沙分号负责采集茶叶产地的市场信息;汉口分号,不仅全权负责对洋庄的外贸生意,成为长裕川对俄、英等国外贸易的窗口,还负责北上水陆两路的发货业务。同时,国内茶叶市场需求日益增长,长裕川在南昌、上海、扬州、西安、成都、天津等地广设分号,茶叶销路四通八达。
长裕川茶庄从湖南安化收茶,《行商遗要》手抄本说,“安化一都三都之茶甚佳,二都五都次点,四都更次,四乡不佳……”将所在地茶叶划分了等级,根据市场需求,给不同客户提供不同品质的茶。收购茶叶的过程是烦琐的,这对不懂茶叶的人简直是一种折磨,《行商遗要》提供了不少规范。“我号买黑茶,首重地土归正,择选产户潜心之家。预闻留心上年未摘子茶之货,必根条柔气、精力沉重,油水、色气、香味、种种皆佳,内外明亮,满碗俱青。此茶用心切买。思维前辈老板,创业招牌艰难,历年已久。宜深审辩,勿惜价而弃也,戒、戒、戒!”这样先进的卖茶理念让长裕川茶庄远近闻名,立于不败之地。
因为前期卖茶,基本是用最原始的工具竹篓来装散茶的,不仅损耗成本,影响口感,而且还不美观。随着市场的拓展,高端用户不断增加,除了饱口福,养眼也很重要。箱装、罐装、盒装等不合时宜的包装已经落后了,长裕川茶庄便积极在加工茶叶上进行创新,根据客户需求打造出两款新茶型:一款是千两茶,也叫三和茶,圆柱形,每块重62.5斤,折合旧秤1000两。里面包装为纸,另加树棕防潮,外包装为竹编篓。《行商遗要》手抄本载:“予旧号三和,齐嘉庆末年来安采办黑茶……”说明长裕川老号,在嘉庆末年开始到湖南安化采办黑茶,并以“三和”打造自己的黑茶品牌。据说,“三和”寓意天时、地利、人和。“千两茶”,因每棒茶重一千两,故名。另一款是小型长方体茶,和砖块形状差不多,26厘米长,18厘米宽,1.6厘米厚。用铜制模,茶上面压有“长裕川茶庄”字样,下面压制俄文。
经改进的这两款茶在蒙古及俄国备受欢迎。此外,既方便了运输和用户,又有效降低了运输成本。
贩茶路上,虽然凶险不是很多,但晋商必须处处小心谨慎。为了防盗抢,他们穿着十分朴素;为防不测,他们晚早宿晨早行;他们不与生人相伴……这些都是《行商遗要》里严格的规定。
《行商遗要》手抄本虽然只是一本小册子,却把长裕川茶庄办茶产运销的繁杂工序和行为规范记录得特别详实,对当时晋商产业链的经营状况叙述尤为突出,更重要的是通篇贯穿了诚信经商、义取四方的经营理念,可以说是明清时期晋商文化的重要发现。
近年来,有很多专家对《行商遗要》手抄本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是万里茶道记忆的原生态记录。尽管不是原版,但它的传承价值、甚至因未刻版发行,所以比一般宝典更加珍贵。从《行商遗要》里,大家仿佛穿过历史的风尘,看到了“万里茶路”的情景:那年那月,晋商们背井离乡,不畏艰险困苦,历经酷暑严寒,跋涉一万三千里,走出来的一条国际贸易之路,在今天依然魅力无穷,令人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