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响水化工企业爆炸事故已经造成600多人伤亡(其中死亡78人、危重21人、重伤73人)的特大事故。我国化工企业小事故年年发生,重大事故也常见报端。本次涉事化工厂自2016年以来,连续3年多达6次被处罚。
为什么这么多次处罚都不能避免重大事故的发生呢?
某些中小企业管理混乱固然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但为什么在各级政府、经营者非常重视安全的一些大中型企业也经常有重大伤亡事故发生呢?其实这与监管层、企业经营者只关注表象、只注重处罚,及高估了个人责任心有关。
从我编写国内第一本5S专著开始,根据近20年的企业咨询辅导经验,我认为如果企业管理者对三大常识不清楚,那么国内企业尤其是各类化工等危险性很高的企业,发生重大事故是迟早的事情。
第一个常识:没有人可以一辈子不请假
也许有人说,这是人人都知道的基本常识。是的,但问题是我们许多管理者在日常工作中忽略了这个基本常识。我有一次去一家企业的库房辅导,可能是因为仓库各种物料、零部件摆放太乱,仓管员看到我皱着眉头,马上说:老师,这是库房的账本,随便您想要哪种物料,我能马上取出来。
我问她在这里工作多久了,她回答说快10年了。我心想在这么小的库房工作10年,谁都能快速、准确地拿到想要的物料。但是谁能保证自己一辈子不请假呢?上有老下有小,自己也不是铁打的,如果突然请假,临时接替的人在这么混乱的库房,能快速、安全、毫无差错地找到需要的物料、零部件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所以,做为企业经营管理者,评价现场管理水准的客观方式之一,就是随意指定一个人,能快速、准确、安全地做好这个岗位的工作。
第二个常识:工人不是机器人
人不是机器人,但是许多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却把人当成机器人在用。举个简单的事例,国内众多的企业经营管理者要求工人们每天8小时甚至12小时聚精会神地作业。
事实上,一个人不可能时时刻刻聚精会神地工作。无论他平时表现得多么认真、多少次被评为优秀工作者,他都可能在某次工作中分心。比如,昨晚接到电话,被告知母亲病重,急需一大笔钱做手术,作为孝子的他实在拿不出这笔钱,心里觉得对不起母亲的养育之恩,工作时精神恍惚。
一个平日非常认真的人,也可能因最近夫妻关系紧张或者小孩生病导致自己精力不集中,等等。生活中的众多事情都可能极大地影响一个人的精神状况。
此外,因为人不是机器人,会有惰性,影响工作结果。有一次,我在厂长陪同下去现场,我请站在设备旁的一位女工按平时的作业方式做一遍给我们看。
她围绕设备走动做巡检。我叫停她,并问到:你刚才弯腰看什么?她说,在看设备下面两个仪表的数据是否在正常范围内?我问,你怎么知道指针的数据是正确的?得到的回答是:平时它们就在那个位置。
当一个人长时间做同样的事情,就会产生惰性,他们不一定会严格按照标准核对、检查,而是认为“平时就是如此”。管理者决不能指望工人像智能机器人一样,看到一个仪表后脑子里立即冒出正确的上下限两个数字。
怎么能够让工人们快速地做好做对呢?
这就要求管理者必须具有常识:人不是机器人,管理必须人性化。管理者必须思考减少记忆、降低强度的方法。比如仪表盘上使用绿色代表正常范围、黄色代表警示范围、红色代表异常范围。任何人一看仪表,就知道仪器的目前工作正常与否。
第三个常识:依靠团队中的每个人来保证工作的正确性
产品工艺复杂,必须依靠团队中的每个人来保证工作的正确。但现实中许多经营管理者只片面强调个人主观性的重要,把“责任重于泰山”挂在嘴边,要求每个人时刻保持高度的责任心。
多年的咨询经验告诉我,这样的管理思想是无法保证整体工作正确的:
第一,责任心与职务有关。
在培训时我问学员,你现在是一位车间主任,如果董事会宣布晋升你为副总,你有没有觉得责任心马上提高了呢?我得到的回答都是肯定的。因为责任心与职务有关。通常来说,职位越高,责任心越强。
第二,责任心因人而异。
第三,责任心因时间而异。
一个责任心很强的人,可能会因为没有晋升、涨工资,或者涨幅不如比自己后入厂的员工,责任心出现大倒退,不再像以往那样兢兢业业。
所以,既然责任心存在变数,我们应该依靠团队的力量保证工作的正确,而不是完全依靠每个人的责任心。这就需要管理全面可视化,尽可能让现场的任何作业都实现“对”与“错”一目了然。
当一个岗位的作业者缺乏责任心,不按标准作业时,车间班组的任何人从这个岗位走过去,对工作仪表、开关、配料、油量油品、工具、位置等出现异常情况,都可以立刻发现、督促、报告等,迅速使其复原到正确的状态。
我们要以可视化管理的三大要点(1.任何人都能判断出仪器工作的异常;2.判断结果不会因人而异;3.能迅速判断,并且精度高)全面评价现场各种作业及状态,企业现场就能达到或维持非常好的管理状态。
希望国内各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能从响水事件中反省自己的管理,从常识出发,追求可以治标、持久的高水平的现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