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最高人民法院主办的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公布了多份《山东省莒县人民法院民事裁定书》,裁定书显示:现查明“山东晨曦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12月1日,现已资不抵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
法院对申请人山东晨曦集团有限公司以及所属企业的破产重整申请予以受理,晨曦集团破产重整正式启动。曾经的国内最大大豆进口商、两年前的山东首富竟落如此境地,不难发现,民营企业脱实投机、“躺着挣钱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山东首富”的发家之路
1994年,时年26岁的邵仲毅凭凑来的5000元钱接手了一家只有14人的乡镇企业沂蒙塑料厂,这位曾经的山东首富由此开始了他白手起家的日子。
在六年的时间里,邵仲毅把一家作坊式的吹塑,做成了一个生产5大系列、60余个品种的大型塑料加企业,并取得了自营进出口权。在塑料加工行业的初步成功大大激发了邵仲毅的才能和胆识。随后他开启了激进的扩张模式。
2003年邵仲毅兼并了当地即将倒闭的莒县化肥厂,这也是他创业生涯中的第一次兼并,新公司山东晨曦集团有限公司也随之成立。2006年10月,他又重组了濒临破产的莒县植物油厂,仅用4年时间,就把麾下的公司打造成为国内前列的大豆进口民营企业之一。2012年,其进口大豆总量就达551万吨,约占当年全国进口总量的9.44%,登上了国内“大豆王”的宝座。
2005年8月,晨曦集团同华联国际投资公司(香港)合资,涉足石化产业,其后建起鲁东南最大石化基地,次年取得了商务部颁发的燃料油进口资质,2013年,取得成品油批发经营资质,2016年,获得国家发改委与商务部批复的320万吨/年原油非国营贸易进口使用资质,成为国内13家拥有自营原油进口资质的民营企业之一。
以塑料制品起家,兼并化肥厂开始,重组植物油厂进大豆加工行列,再与外资合资建石化基地,进而形成粮油加工与石油化工为主的横跨工业与农业、投资与消费“双油”产业。山东晨曦集团抓住了时代机遇,迅速崛起并一飞冲天。
2013年企业营业收入飙升至751亿元,连续7年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其中2015年位列第26位、山东民企百强第2位。“大豆之王”“石化巨头”等荣号加身的邵仲毅,也以190亿元身价登顶《2016胡润全球富豪榜》山东首富的宝座。一时之间,风头无两。
汇率的变化
晨曦集团由盛转衰
一直以来,山东晨曦都是以人民币汇率投机为主,做贸易则为辅,而大豆贸易融资是维系晨曦集团的生命线。邵仲毅此前也坦承,人民币升值的时候,做进口确实舒服,汇率变化使得大宗贸易赚钱很容易。通过银行融资平台,赚汇率和利润差,确实赚了不少钱。
然而,作为实体经济的大豆压榨业,将融资套利作为盈利手段,是非常不健康的行为,极易造成无序融资,增加了银行的潜在金融风险。2014年,受青岛港骗贷案影响,银行对当地企业贷款骤紧,青岛附属的日照自然也不例外。
另谋石化业之路
仍未能摆脱困局
2016年,山东晨曦的石化企业总产值168.5亿元,占整个集团实现销售收入的39%。应该说,如果石化行业弄好的话,是可以支撑晨曦度过难关的。
可是万万没想到,银行一再抽贷,大量流动资金变成固定资产。尽管当地政府通过采取财政资金“过桥”、发放银团贷款、加快企业瘦身、优化治理结构等系列措施救助晨曦集团,暂时度过危机,但此后也面临巨大问题。
一方面,晨曦集团为获得“油权”还得斥资并购青岛、广州、佛山等200多万吨的落后产能予以淘汰,同时还要投资10亿元建设从岚山港到莒县全程90公里的原油输送管道及120万吨原油商储罐区,大量的资金需求,使其举步维艰。
另一方面,与垄断原油开采和销售环节的两桶油相比,中国民营炼厂天生就处于弱势地位,成本极高,市场占有率节节败退。自此,两扇大门关闭,山东晨曦宣告破产。
纵观晨曦集团的盛衰之路,我们不难看出,其在最大的主业大豆加工行业上差不多完全是脱实向虚,走金融投机之路。而在另一主业石化上与最大的垄断国企三桶油竞争,势必没有胜算,主要依靠避税与银行输血来求生。
随着时代的变化,优胜劣汰,不少企业被时代“选择“,“躺着挣钱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因此,变革创新,求新务实,推动企业不断转型,方能为企业发展不断注入新鲜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