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尔·盖茨曾经告诫,我们经常高估了一两年内将发生的变革,但又常常低估了十年内将发生的变化。我们模仿先行者玩剩下的东西,好不容易学会了,却发现,情况又变了。
正如比尔·盖茨形容的那样,我们的大多数中国企业,没有经过任何准备,就被推向了互联网+,于是乎,开始了浩浩荡荡、前仆后继的“+”,包括农业、工业、金融业、房地产业、教育业、医疗业、交通运输业、物流业等。
互联网+农业,就是农业互联网,可以简称“农业+”。
互联网+工业,就是工业互联网或者制造业互联网,可以简称“工业+”或者“制造业+”。
互联网+金融,就是金融互联网或者互联网金融,可以简称“金融+”。
互联网+医疗业,就是医疗互联网,可以简称“医疗+”。
互联网+交通业,就是交通互联网,可以简称“交通+”。
互联网+物流业,就是物流互联网,可以简称“物流+”……
在我们正“+”的晕头转向的时候,又被告知,我们所做的只是技术进步的互联网+革命的“上半场”,真正的转型升级在“下半场”,应该是商业进化,应该是举国的互联网化。
平心而论,这“下半场”的棒喝是及时的,它至少让我们看到了未知的、必然的将来。
哲人的视野总是超前的,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在2015年就曾以“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为题,隐约地描述出互联网转型的“下半场”。
三大纪律之一:没有传统的企业,只有传统的人。
所有的企业、所有的产业,都有无穷的机会。身处特别传统的行业,要做的并非转行,而要在原本的行业里,形成重大突破,形成生态革命,这才是转型。这给所有后进者一个超越式颠覆的重大机会,失去的是锁链,得到的是整个世界。
三大纪律之二:互联网+不是一次营销变革,而是一场生态革命。
网上营销成本,是由旧世界向新世界转型过程中所需支付的学费,并不是把你的营销渠道从地面搬到网上就可以了,这是一次生态革命。区分新企业还是旧企业,主要看产品定价有没有摆脱成本依赖;消费者关系有没有实现互动重建;有没有从规模化生产转变为定制化生产。
三大纪律之三:没有技术升级的互联网转型是一次“死亡之旅”。
百度凭借搜索崛起,背后是差异化,而差异化的背后是技术能力。互联网是一个我们可以利用的工具,可以提高效率和竞争能力,但它不是灵丹妙药,更不是救命稻草,技术升级才是。
八项注意
一、注意原有核心竞争能力。
企业的成长是建立在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之上的,由此形成一种商业模式。做任何企业,第一步要问,在同行业里我的核心能力到底是什么?当你原来所形成的核心竞争能力被发达的互联网和社交圈所消减,其后的商业模式就不成立,于是盈利模型也就瓦解了,这个时候就是转型之时。不被自己革命,就被别人革命。
二、注意原有产业生态链是否已被破坏。
今天的中国,整个产业链已经变了,由一个大众消费、大众偶像、大众品牌时期,进入到一个小众消费、小众偶像、小众品牌的时期。偶像与粉丝之间形成了无缝的密切关系,这个关系形成之后,中间所有的产业链和分销商都不复存在,粉丝将撑起一切环节。
三、注意原有渠道及品牌战略是否已被颠覆。
互联网带来的渠道扁平,销售的功力已经被消减,经销商的金字塔已经被颠覆,人格为质量背书,消费者买的是对产品理念的认同感。
四、注意消费者结构是否适应圈层化衍变。
财富大爆发时期和野蛮成长时期结束,真正的中产阶级开始兴起。圈层经济的出现,是中产阶级消费的一个非常典型的特征。
五、注意是否出现跨界竞争者。
转型阶段的商业竞争出现最重要的环节——跨界竞争,企业不知道自己的竞争者是谁。
六、注意企业的经营主权是否已交棒“80后”。
现在的消费主流和审美主动权,都已经交到“80后”“90后”手上。“60后”依然有决策权和经营能力,但是经营一线的权利、中层及中层以下的权利,都应该交给“80后”。
七、注意技术升级是否跟上大数据潮流。
互联网对传统制造业和传统服务业的冲击,是以大数据的方式来实现的,并出现了物联网。首先对内部的组织进行柔性化改造,再接着用大数据的方式跟上技术进步的迭代。未来,传感器都会成为一个个巨大的入口,产生各种各样的信息交互关系,最终产生消费。
八、注意金融市场化、衍生化对企业经营的影响。
吴晓波先生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对“下半场”的描述,也许还有些含蓄,没有直截了当地告诉我们什么是互联网转型升级“下半场”,没有直接告诉我们在整个生态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中,中国的传统产业如何去生生不息地创新,如何与旧模式决裂。
相比之下,英国著名管理学家、量子管理学创立者丹娜·左哈尔就没有一点客气,她在《商业思维与实践的革命》一书中,谈及在转型与变革中,大多数企业“辞去了一些员工,重组了工作流程,精简了中级管理层,重新塑造了公司价值观”,但是转变并没有发生。
丹娜·左哈尔一针见血地指出,这类变革是虚假的,“他们只是重新摆放了房间里的家具,虽然看似不同,但不久会意识到同样的房间里还放置着同样的家具!”同时,丹娜·左哈尔还以量子思维告诫我们,要使变革发生,必须“重新设计房间,甚至拆掉旧的架构重建房屋。”要“重置大脑,重新自我改造”。
丹娜·左哈尔的棒喝,令我们想起二十年前的一个人、一本书,其实是一个如何适应信息革命进行根本性改变的警世之言。
◎人,是著名未来学家詹姆斯·迈天。他在美国信息革命潮头初起时就指出,不改变人的思维,信息化、自动化就是被误用,不可能完成“根本上的改变”。
◎书,是《大转变——企业构建工程的七项原则》。
◎警世之言——重构建。詹姆斯·迈天提出,经营企业如同建筑工程,需要通过设计和施工进行构建。步入信息革命时代的企业好像旧的建筑物,必须重新装修才能使用,要从里到外进行重新设计、施工、建造,也就是要再建、进行重构建。
说不清什么原因,这个人、这本书、这警世之言在当时竟然被忽略了,毕竟无法要求人们都先知先觉,预判到今天。
令人自豪的是,我当年在读这本书的时候醍醐灌顶,基于我对中国经济、中国企业的了解和理解,重构建一定是中国经济、中国企业转型升级的“至尊宝典”。
二十年来,这本书一直放在我的床头没有离开。我和我的明天策略集团咬定重构建,不仅在各类演讲、会议上为重构建鼓与呼,还砍掉当时很赚钱的业务,聚精会神地为国内百余家企业导入、实施以战略变革为切入点的重构建。
也许正是这一点的战略韧性,让我们积累了企业转型升级重构建的经验,让我们对重构建进行了迭代创新,形成了中国式的重构建方法论,更在今天让我们摸到了互联网+转型升级的“取胜之匙”,满血冲击这呼啸而来的互联网革命的“下半场”。
上半场:技术进步,互联网+;
下半场:管理进化,互联网化。
上半场定输赢,死了可重生;
下半场定生死,死了即毁灭。
在互联网革命的“下半场”:重构建,我们真的别无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