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世锦近日表示,目前,去产能取得了相当程度的进展,供给调整的底部也触到了。经济下一步增长的动力要从“爬高山”转向“填洼地”,打通城乡之间的要素流动通道,打破基础产业中的行政性垄断,打开服务业特别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对外对内开放的大门。
刘世锦是在22日举行的“2018中国债券论坛”上作上述表述的,他对2010年以来的整个经济形势的分析总结为“增长阶段的转换”,并提出转换过程中三组结构性变化。
第一组是需求结构变化;第二组是供给结构调整;第三组是需求结构、供给结构调整后,金融结构的变化势在必行,其首先是稳杠杆,然后再适当去杠杆,使杠杆率达到一个比较合适的水平。
刘世锦在会上表示,他对2019年的基本判断是:房地产和基建两大需求的增速还会有所回落。
刘世锦认为,2020年后,整个中速增长平台的均值或平均(GDP)增速大概在5%至6%,这个平台如果形成,可维持十年或更长一段时期。
刘世锦认为,下一步即使维持中速增长,需求量仍然会很大。经济发展要从“爬高山”转向“填洼地”。“洼地”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效率洼地,一类是分配洼地。
效率洼地是指由于产权保护不到位、市场开放不到位、要素没有充分流动造成缺少竞争、成本高、效率低的领域。分配洼地就是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部分所带来的问题。他认为,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部分一定是抑制了一部分人的消费需求,更重要的是抑制了这部分人的人力资本增长潜能。
“把这两个问题解决好,会有很大的需求和供给。”刘世锦表示,效率洼地需要三个“打”,即打通城乡之间要素流动通道,打破基础产业中的行政性垄断,打开服务业特别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对外对内开放的大门。
他同时提到,现在企业负担重,减税的呼声相当高。他认为,企业现在负担最重的一块是“五险一金”,补齐这一缺口的一个重要渠道是把国有资本转向社保基金。既能解决社保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能够提升人力资本。低收入阶层不仅消费有待增加,他们的生存发展条件,教育、医疗、社保、社会流动机会等更有待提升。
“为这部分人创造条件,让他们的人力资本成长起来,是跨越所谓‘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之处。如果能把效率洼地和分配洼地逐步填起来,中国下一步的增长潜力还是很大的。”刘世锦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