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自古以来是国家行政管理的基础层次,也是中国功能相对完备的国民经济基本单元。2015年以来,我国县级GDP占全国比重已过半,县域经济快速发展背后,是地方政府及平台公司债务扩张的过程。随着融资监管持续趋紧,当下县域平台公司面临两大典型的困局。
困局一:债务压力大,融资渠道狭窄。
从2013年6月审计署公布结果看,县级政府在政府性债务中占比近29%,截至2018年6月,有存续债券的县级平台共479个,分布在24个省份,共1192只债券,规模达9292亿元,且只是冰山一角,能成功发行债券的县级平台公司数量并未过半,多数平台公司依赖银行信用融资,债务规模远高于权益规模,甚至资不抵债。
在金融强监管下,县域平台公司仍然不可回避的要为县域发展筹措建设资金,但我们认为防控风险是首要,需从两个方面突破:一是厘清与政府的债务关系,最大化争取存量债务的阳光化、有序安排财政资金处置债务;二是创新融资模式,提升信用评级、拓宽发债通路,同时强化项目挖掘与包装、多元化方式融资,以增量融资带动存量债务的消化,防控债务风险。
困局二:优势资源禀赋不足,产业空心化严重。
一方面,行政体制下中央、省、市等上级国有企业对县域优势资源的吸纳,留给县级政府支配的经营性资产资源不足,另一方面,上世纪90年代初国有企业改革在全国范围内推崇私有化,当地可用优势资源大都逐步民营化,致使现今县域平台公司大都缺少经营性资源资产,发展利基不足。
对此,我们认为需从三个方面突破:
一是全面盘点存量资源资产,将可盘活的经营性资产注入县域平台公司,夯实发展基础,推动其市场化转型;二是在发展中寻求转型,抓住新一轮城镇化、乡村振兴、旅游业、教育业等发展机遇,利用平台优势切入具有地域优势的领域,实现自身市场化转型;三是广泛与上级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多方协作,以产权多元化撬动资源,在合作中共享共赢,加快转型步伐。
当然,对于只承担融资功能不具备发展潜力的县域平台公司,清理整顿也是必然选择。
综合来看,中国有超过3000个县域,每个县资源禀赋、实际情况都略有不同,但上述两大困局尤为凸显,县域平台公司需审时度势、抓住改革与发展机遇,在本轮强监管下因地制宜寻求突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