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岁的“文艺咖”金马,处在“知天命”和“花甲”之间,早已年迈,但风骨犹存。
作为华语电影“三金”奖项之一,金马不知何时起开始居首,更收获华人电影“奥斯卡”的美誉。再回头看看,金像因立场不同引发争议,加之港片式微和电影人北上,容身之地越发狭小。而内地的金鸡曾多次被批“只看人气不看演技”。相比之下,仅有金马还算保持了对优秀华语电影的品味,至少,它不唯资本和人气论,且大胆选出新人新作。
自从侯孝贤担任主席后,金马奖一直坚持偏爱独立文艺电影的路线,此后的继任者张艾嘉也将这一风格保留下来。近两年,金马对不少“打破常规的文艺片”甚是青睐,比如前几年的《不成问题的问题》《八月》《路边野餐》,去年的《血观音》《大佛普拉斯》《嘉年华》《老兽》等。虽然每年金马获奖名单出炉时,不少影片对内地影迷而言都有着极大的陌生感,但金马依旧“我行我素”。
从今年提名名单可以看出,一直腻在文艺片里的金马,还是一如既往地保持了自己对于创新作品的独到判断:《你好,之华》《谁先爱上他的》《地球最后的夜晚》《大象席地而坐》《宝贝儿》《撞死了一只羊》……文艺气息依旧浓重,有些甚至小众。其中不乏如《大象席地而坐》《郊区的鸟》等在国际上收获赞誉的影片。此外,也有个别商业和现象作品入围。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金马每年推出的影片大多因体量较小和过于犀利的视角,很难与内地影迷“见面”,即使如《八月》《路边野餐》《嘉年华》这类影片走进院线也难逃票房惨淡的结局。但每年报名金马的影片数量却丝毫不减,近几年内地影片的参展和获奖几率明显加重,因为金马一直在传递给电影人这样一个讯息——敢于做自己想做的电影,虽然可能得不到资本和票房支持,但华语电影圈最有分量的大奖舞台正在为你们开放。
可以给别人更多机会的金马,性格也古怪得很,近些年对于港片的态度依然是“看不见”,曾经在华语三地最辉煌的香港电影正在被彻底遗忘。今年入围的片单里,仅有《八个女人一台戏》《黄金兄弟》入围,而凭《心魔》拿下金马女配角、以《血观音》捧走金马影后的惠英红,似乎成为香港电影人仅存的“门面”。这不能怪金马“无情”,还是香港本土电影市场大幅缩水所致。去年,尚有金城武凭《摆渡人》角逐金马奖影帝(该奖项最终被内地的涂们收入囊中)。而今年的重要奖项中,也只有惠英红了(凭《翠丝》入围女配角)。香港导演陈果的《三夫》虽拿到影后提名,但主演曾美慧孜却是内地演员。影片低产和演员断层,让港片在今年的金马舞台上依旧没有立足之地。最尴尬的是,今年角逐奥斯卡的名单中,《红海行动》居然代表香港地区“申奥”,内地选送的是《邪不压正》,台湾地区是《大佛普拉斯》、韩国是《燃烧》、日本是《小偷家族》。前两年代表香港地区“申奥”的《踏血寻梅》《一念无明》已属于个例,缺乏文艺片成长的土壤,让香港电影和金马奖渐行渐远。
2018年,金马影展执委会主席的接力棒传给了李安,这位新任主席在商业和艺术之间平衡最为稳定,或许他能找到一条既不失金马文艺范儿、也能在商业中游走的道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