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能薄膜宣布“私有化”
10月23日,汉能移动能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汉能移动能源”)发布公告称,决定对持有汉能薄膜发电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汉能薄膜发电”或“上市公司”)股票的所有投资人发出私有化要约,收购价格为每股不低于5港元,以现金收购或股票置换,私有化之后公司拟在国内A股上市。
公告表示,鉴于汉能薄膜发电停牌已经超过三年,出于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保护,经汉能移动能源第二届第7次董事会批准,汉能移动能源决定对持有上市公司股票的所有投资人发出私有化要约。
汉能移动能源已于10月12日向上市公司发出了私有化建议,并已获得上市公司董事会一致同意。上市公司要求汉能移动能源根据香港公司收购及合并守则要求完善落实该提议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按照股本421亿股计算,那么汉能薄膜发电市值有望达到2105亿港元。而停牌前汉能薄膜发电股价为3.91港元,市值为1648亿港元,较现价有近28%的潜在溢价。
此前停牌三年多
汉能薄膜发电已经停牌3年多,连投资人自己都快忘了这只股票。如今,这一纸“私有化”公告,让这家港股上市企业再次成为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
2015年初,汉能薄膜发电股价出现暴涨,两个多月间市值由1000亿港元飙升至3000多亿港元。然而在5月20日,汉能薄膜发电因被爆涉嫌操纵自家股票,单日暴跌46.95%(从7.35元跌至3.91元),上千亿市值随之蒸发。此后,汉能薄膜发电被香港证监会勒令停牌展开调查,迄今已经三年零五个月。
公开信息显示,监管机构关注了汉能薄膜高比例的关联交易——汉能薄膜来自汉能控股及其附属公司的收入占总收入比例,2014年为62%,2013年为100%。
在停牌的当年(2015年),汉能薄膜发电巨亏122.33亿港元,公司称理由系长期停牌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商誉价值受损,让公司业务难以开展。
不过,从具体财务报表来看,公司在被停牌调查后大幅削减了与母公司汉能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及其联属公司进行的关联交易。这意味着,汉能薄膜发电过去的业绩光环,或多或少的确存在关联交易的水分。
今年上半年净利润猛增
汉能薄膜的业务主要分为“制造”和“下游”两大板块。其中,“制造”板块指铜铟镓硒(CIGS)和高效异质结(SHJ)薄膜太阳能光伏组件制造用设备及整线生产线。
“下游”板块,包括建造太阳能屋顶电站、户用系统、中小企业商用系统,以及销售发电站、经营屋顶电站、销售太阳能光伏组件、移动能源应用产品、电力销售、提供工程服务。
2018年上半年,汉能薄膜发电的主营业务收入与净利均取得大幅增长。
8月30日,汉能薄膜发电发布的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公司营收达204.15亿港元,同比增长约615%,净利73.29亿港元,同比增长30倍,创下历史最佳半年业绩纪录。
汉能薄膜发电在中报中表示,利润大增的主要原因为:集团取得重大技术突破、国家政策对薄膜发电、移动能源、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材料等产业的大力支持、开拓了新市场、新增多个客户及新项目。
上述多个因素叠加,使得公司的制造业务取得重大进展。在上半年204亿港元营收中,“制造”板块营收为191亿港元,占比高达93%。
对于备受关注的关联交易,财报显示,2018年上半年的收入中,来自制造分部向汉能联属公司进行销售的收入为零。这意味着,汉能薄膜发电的收入结构已实现一定改良。
经营现金流减少37.2亿港元
不过,在汉能薄膜2018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加70.84亿港元的情况下,其经营现金流却净流出15.57亿港元,同比减少了37.20亿港元。
同时,财报显示,汉能薄膜发电融资活动现金流净额为-5.17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了5.99亿港元。
另一方面,截至2018年6月末,汉能薄膜发电应收款项(应收账款及票据、其他应收款)规模达144.38亿港元,同比增长了29.03%。
这些财务数据意味着,汉能薄膜发电或存在一定的资金端困局,公司真实的盈利能力有待进一步验证。
公司前景如何
业内人士指出,对于汉能薄膜发电而言,公司前景取决于中游生产的薄膜光伏产品能否赢得市场认可。如果中游生产的薄膜组件销售不畅,那么上游的生产设备也不可能持续获得订单。
在公司整个产业链中,上游制造业务出售薄膜光伏组件的生产设备给中游的薄膜组件生产公司,也就是位于各地的产业园,上游业务也是上市公司主要的营收和利润来源;中游的薄膜组件生产公司、产业园从上游采购生产设备,生产薄膜组件,然后将组件产品出售给客户;下游业务板块采购中游生产的薄膜光伏组件之后,用于制造应用产品将其销售给第三方客户,或建设光伏电站,出售电站或者运营电站来获取收益。
对此,汉能薄膜发电表示,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在薄膜太阳能应用产品的市场需求不断增大的牵引下,薄膜电池及组件已获得终端用户普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