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医生告诉你,你只剩22年可以活,如果继续现在的生活方式。
你会大惊失色,你会深刻反省,你恨不得立刻就开始健康生活。
你一定不会无动无衷。
可就在前两天,同样的一个警告,由联合国向全人类发出——《全球升温需限于1.5℃,否则2040年世界将陷入危机》,它淹没在中国锦鲤和明星动态之下,几乎被所有人忽略了。
这条警告意味着什么呢?
在2016年177国签署的巴黎协定,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把全球平均气温升幅控制在2℃以内。
仅仅两年,越来越频发的极端天气,全球多地因高温引发的大量死亡事件,让科学家们意识到,2℃这个目标,已经不足以让这具「病入膏肓的身体」,起死回生。
而1.5℃,将是全人类这个危症病人,所能承受的极限。
那我们现在已经用掉多少份额了呢?1℃。
各国把平均气温上升控制在1.5度的问题达成了协议
如果超出了这个份额呢?
那个所有人隐隐预感、却不敢设想的结果,被一部纪录片拍出来了——《愚昧年代》。
科幻?现实!
在影片的开头,我们跟着镜头“环游”了全球。曾经醉生梦死的赌城拉斯维加斯,如今只剩断壁残垣,被漫漫黄沙侵蚀。
曾经无数游客慕名而来的悉尼歌剧院,被大火灼烧。
美丽的泰姬陵前,一只秃鹫在啃食骨架。
难民们聚集在一起,勉强求生的日本。
当然,还有片子没有拍出来,但是已经静静沉没在海水之下的上海、广州、香港们……
海平面上升后被淹没的城市,制图:Jeffrey Lin
如果不告诉你,你可能以为这是一部科幻片。
然而,下一刻,坐在全球档案馆中的管理员看着你,告诉你,2055年发生的这一切,都是真的。
而如今我们周围的这一切,已经成为了“历史纪录片”。
来自世界各地博物馆的文物、动物标本、电影、书籍和科学报告,被储存在北极圈附近的这座巨大全球档案馆中。
管理员带着我们翻拣出来自过去的影像资料,告诉我们,有多少我们可以拯救自己的可能,但都被我们一一错过。
虽然地球,已经给了我们一次次警告。
我们如何被更高一层的意志所统治,而随波逐流;
我们如何付出所有努力,却只感觉到深深的无力感。
换句话说,我们如何自己毁灭了自己。
这里没有无辜的人
第一个出场的是全法国最老的上班族,82岁的费尔南德,一生见证了阿尔卑斯山这座山脉的巨大变化。
在老人家年轻的时候,曾经有过很棒的夏天,动物伙伴们会走在冰川上,自由自在地吃草。
这里冰河的快速消融,甚至不需要地质学家的数据,仅凭肉眼就能感觉出来。
还记得文豪海明威的《乞力马扎罗的雪》吗?这座非洲第一山峰,从飞机上看已经是这样。
徐速绘/摄
当然,如果全球变暖,仅仅是影响到山川景观和人类的生活方式,也不会被一再讨论了。
让我们看到这个经济链条怎么一旦转起来,就无法停止的。
围绕着一种既油腻又肮脏却充满金钱气味的“美丽”资源:
石油。
石油,一种如今的现代生活息息相关的资源,从CD到塑料袋,从药品到电脑,从我们身上穿的衣服到手机到食物,都离不开石油。
1卡路里的食物,从生产、包装、冷藏到快递到我们手上,大概要花80卡路里的石油。
打开油泵就有源源不绝的石油,这似乎制造了一种富足的幻想,让我们感觉她取之不觉用之不尽。
虽然真实情况并非如此。
而在这个经济链条底端,她的面貌是这样的。
22岁的马琳她所在的尼日三角洲的村落,没有医疗系统,没有中学,没有电,也没有水。石油公司在这里开采造成的种种污染,让这里接连有人感染死去。
她渴望当一个医生,改善这里的医疗条件。而读医所要支付的费用,迫使她捕鱼来赚钱。
讽刺的是,因为石油,大鱼基本死绝,捕获的小鱼也常常被石油所包裹,需要用洗衣粉来洗干净。
一个经济学的残酷定律“资源诅咒”发生在这里:大量开采石油,不仅没有使他们变富有,反而越来越贫困。
伊拉克的一对未成年兄妹,父亲在战争中失去生命。
他们每天,分拣、修理来自英国、美国等国的大量鞋子,再用大编织袋带去市场。
鞋子还能穿为什么要扔?这让他们困惑不解,却也成了他们谋生的来源。
而经济链条前端的光景是怎样?
来自印度精英阶层的小伙瓦迪亚,雄心勃勃地创办了印度第三家廉价航空。还记得流行在中国互联网上的印度扒火车图吗?
小伙想要改变的就是那样的局面,让每个人都能付得起钱做飞机。
在1亿人的出行需求前,碳排放量不会在考虑范围内。
自称是环保人士的阿尔文,退休前一直在石油公司工作。
像我们大多数人一样,谋生是第一需求,自顾不暇的时候,哪还管的上自己干的事是否和信念相悖?
但当卡特琳娜飓风来袭,他却划着船,救下了包括一个95岁老人和6个星期大婴儿的200多人。
正是这样一个个普通人甚至称得上好人的人,但都或多或少地卷入到全球变暖这场缓慢的灾难中。
万幸,也有人一直在做出努力。
英国小伙皮尔斯在片中,一直在努力践行环保的生活方式,同时推进风力发电替代传统能源。
然而,却遭到当地民众的种种奇葩理由反对:开车时看到转动的风叶会睡着啦,会有噪音啦……
在向当地发展委员会提议后,遭遇了一面倒的反对,理由也是荒诞不经。
投了反对票的人,自信自己是地球的一份子。
且慢,这不是大肆嘲笑别人的时候。
反过来看看我们自己,如果真的存在这一座全球档案馆,那我想,我们身边发生的这些荒诞,也应该被收录进去的。
我们希望用自行车替代汽车,来减少碳排放,却制造了一个个“巨无霸”的单车坟场,
吴国勇用一张张照片,记录下这场史无前例的“大屠杀”。
上海浦东。
合肥庐阳。
广州天河。
在《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中,可以看到,我国的一次性能源消费比重仍然在90%以上。
新能源已经被发现超过50年,风力发电在我国也早早大力推广了,为什么还会如此?
也许看看这些停转的风车,我们能找到答案。
CARLOS BARRIA/ REUTERS
当全中国总计安装了9.2万台涡轮机,几乎是美国的两倍时,却因为缺乏从西部向东部输送的线路而大量闲置。
以及更重要的,地方上为了照顾已经根深叶茂的煤炭产业,风能的生产配额被牢牢压制,仅甘肃一省,就达到了39%的弃风率。
结果是我们风能发电占比甚至还不如美国。
如果这场浩劫只有一个赢家,那就是消费主义。
想想看,你有多少次因为一则诱人广告、一个消费升级的好点子或是一个网红营销,而买了实际不需要的东西?
美国作家D.F华莱士有句,“很多欲望都是被发明创造出来的。”
自救行动
还记得我们文章开始提出的目标吗?1.5℃
而如果以目前的速度发展下去,不会太远,也许在12年后,最晚34年后,全球升温就将达到1.5℃。
而要让全人类存活下去,到2030年,全球人为二氧化碳排放量需比2010年减少45%;2050年达到“净零”碳排放。
我们真的什么都不能做了吗?当然不。
有些东西可以减少。
家电不用时,把电线拔掉,电器在闲置时的耗电量可以达到10%,每年就是100kg的二氧化碳。
多用公共交通替代私家车,选择新能源汽车。或是驾车时,越激烈的加减速度就会消耗更多汽油。
订外卖时告诉卖家,自己有餐具,每年可以减少3.5公斤的碳排放。或是把包装袋收集起来,二次使用。
仔细甄别可靠的二手衣物回收,不穿的衣服送去回收,能减少6公斤碳排放。
缩短洗澡时间,省水也省电。每天洗澡时间短5分钟,每年能减少8公斤碳排放。
把钨丝灯泡换成LED灯,假设每天用6个灯泡6小时,换成环保灯泡一年能减少552公斤碳排放……
很多人提起全球变暖的后果,都会提到:要保护地球,保护地球母亲。
可是事实的真相是,地球不需要我们保护,地球甚至不需要我们。
所以即便人类灭亡,地球也会获得喘息之机,慢慢修复自己。
唯一需要担心的,只有我们自己。
所谓的防止全球变暖,最大的受益者和受害者都是人类。
我们做了什么,也许就将决定《愚昧年代》这部片子,究竟是一部科幻片,还是像下面这一个个年份的走向一样,成为一部纪录片?
影片中,最终人类停摆的时间,是2055年
你有什么低碳生活的好方法?欢迎在评论区评论,让更多人知道。
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我们和孩子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