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合作,正式发表了一个新奇的蜘蛛抱蛋属(Aspidistra)植物新种,这是武汉植物园近年来发现和发表的第二个蜘蛛抱蛋属植物新种。
蜘蛛抱蛋属原隶属于广义百合科,最新的分子系统学证据支持将其置于天门冬科。本属植物主要分于亚洲东部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中国华南、西南地区和越南北部是该属植物的分布和分化中心。2004年,广西植物研究所教授李光照主编出版了《蜘蛛抱蛋属植物》一书,对全世界已发现的所有蜘蛛抱蛋属植物进行了全面整理,当时该属植物全世界共记载有62种,中国58种(其中45种为中国特有)。近十几年来,随着中国西南和越南北部植物资源考察的不断深入,该属的新分类群如雨后春笋般地被发现和发表,现已成为拥有约170个物种的中等大小的属,是单子叶植物中多样性最为丰富的类群之一。蜘蛛抱蛋属植物不仅种类丰富、狭域分布种多,而且种间分化强烈,属内不同种在植株、果实和花的各部分结构上差异悬殊,尤其花被和柱头的形态构造变化多样、复杂异常。本属植物大多花形奇特,具有较高的观赏性。
2017年11月,昆明植物所的博士研究生蔡磊在云南南部石灰岩地区进行野外考察时,采集到一种花型独特的蜘蛛抱蛋属植物,与武汉植物园研究员王青锋和胡光万共同研究后,确定其为蜘蛛抱蛋属中从未描述过的新种,由于其模式标本采集地位于云南南部,于是将其命名为Aspidistra austroyunnanensis G. W. Hu, Lei Cai & Q. F. Wang (滇南蜘蛛抱蛋),以Aspidistra austroyunnanensis (Asparagaceae), a new species from southern Yunnan, China 为题发表在最近一期国际植物分类学期刊Phytotaxa上。
该种与大花蜘蛛抱蛋(Aspidistra tonkinensis)在形态上最为接近,主要表现在:叶具柄,叶形相似,花被筒大,外部白色,外侧具垂直的凹槽。但与后者区别也比较明显,主要区别为:叶片上中脉和侧脉明显,花梗较长(长4.5-8cm),花被筒坛状,筒壁肉质(厚2-3 mm),花被裂片宽三角状卵形(长4-6mm),药隔扁平且显著,柱头盘状等。
在此之前,王青锋和胡光万于2013年首次发现,并于2016年正式发表了蜘蛛抱蛋属另一个新奇的新种:辐射蜘蛛抱蛋(Aspidistra radiata G. W .Hu & Q. F. Wang),该种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已被发现的花最大的蜘蛛抱蛋属植物,其花直径可达18cm,花被裂片多达18个,裂片可长达77mm。其叶片阔卵形至长圆状卵形,具长13-50cm的叶柄,位于花中心的柱头盘状,从中央向边缘有8(偶7或9)条辐射状排列、紫黑色、花瓣状的隆起,每个花瓣状隆起的中间具沟槽。该植物株形健壮,叶片宽大深绿,花形硕大显目,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
滇南蜘蛛抱蛋(Aspidistra austroyunnanensis G. W. Hu, Lei Cai & Q. F. Wang)
辐射蜘蛛抱蛋(Aspidistra radiata G. W. Hu & Q. F.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