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雄安新区的生态环保规划,我们可以看到,整个规划涉及流域治理、生态修复、植树造林、工业控制、大气治理、土壤修复等等几乎全部生态环保领域。其中,水(流域)的范围和内容最多,一方面在于雄安新区原有白洋淀生态的破坏性,另一方面也显示出流域生态对于整个环境的重要性。
雄安新区的生态环保规划,核心就在于对环白洋淀的生态控制、治理与修复。控制,在于对工业、生活等可能污染源的产生控制;治理,在于对生活垃圾、污水等实施有效的处理方式;修复,在于“退耕还淀”、植树造林以恢复曾经的山清水秀。我们认为,这一系列的举措,是个明确的信号,意味着我们对于环境的认识,从过去为了自我生存与发展,向发展与环境和谐共处转变,尤其是“退耕还淀”。
在经济发展初期,为了获得宝贵的生产资源,或者尽可能的最大化可能的生产资源,对于湿地、大型湖泊,我们的做法往往是填湖造田增加土地进行农业或者工业活动,然后在仅剩的水域中大量开展人工养殖,一方面获得优质耕地解决温饱问题,一方面通过养殖经济的发展提高基本的生活质量。
但随着经济以及技术的发展,在同样大小面积的土地上,我们可以产出效率更高,甚至通过全球化的资源配置,用我们的优势产品换取其他国家的农产品。当自然耕地面积足以满足生活需求以后,我们再来看待曾经的造田行为、粗暴的人工养殖行为,以及历经多年以后的生态环境的变化,就可以理解新时代我们的选择:经济发展,必须与生态环境和谐共处。
典型的,八百里洞庭曾经的面积是6000平方公里,历经数代人的造田运动,2600多平方公里,减少了一半还多,令人唏嘘。但不仅仅是内陆湖泊遭遇如此境地,广袤的海洋同样也不能避免:填海造地、大规模的沿海养殖,使得海洋生态也出现了严重的问题。所有争取来的土地,我们都投入了生产(农业)或者经济建设(城市用地、房地产)中,表面上看,换取了我们的生存与经济发展。然而代价就是水域的大幅减少、自然生态的严重破坏。
退耕、退养、生态修复等等一系列的举措,就是在为过去的粗暴行为承担责任。人与自然,可以,也必须和谐共处。雄安新区的生态环保规划,就是在明示我们,为了生存不惜代价的时代已经彻底过去了,接下来的千年大计,是让我们更有质量的发展,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流域治理、海洋治理、环境与产业的和谐开发……生态环保行业,又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