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后,想起2018年的初夏,很多人也许还会记得空气里飘荡着的微热气息。
在参加完长和(92.5, 0.85, 0.93%)及长实股东大会后,被称之为“超人”的耄耋老人李嘉诚将从长和系主席位置上正式退休,转任集团资深顾问,规模千亿美元的长和系将交棒长子李泽钜。
从很大程度上而言,长和系正在进入李泽钜时代。他对整个家族产业的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正在超越李嘉诚。李泽钜的个性和人生经历正在替代李嘉诚影响到整个长和系。
一、股东大会现场:将继续增持长地和长和两家旗舰公司股票
在5月10日的股东大会现场,李嘉诚表示,将继续增持旗下长地(01113)和长和(00001)两家旗舰公司股票,但要选择好合适的时机。谈及派息,李嘉诚表示,每年派息率都有增加,今年比去年增加6%,目前长和业务良好,除非有什么意外,他本人都希望能够派多点息。李泽钜在股东会上也表示,对公司增长前景充满信心。
另外,李嘉诚向与会股东表示,作为企业家最重要的是要忠诚尽力去为股东争取良好的业绩,同时还要为股东着想,将股东利益排第一位。他同时要求即将接任的李泽钜努力为股东争取好的业绩,并强调成绩是要“正正当当”,要对得起社会、对得起股东。
谈及即将接任主席一职的长子李泽钜,李嘉诚表示很有信心,“看着他工作数十年没有信心是假的。”
香港电台中文网站称,李嘉诚早上通过电话接受媒体访问时表示,“感到开心,自己十二岁工作,已经数十年,今日心情与平日没有分别。”
而12岁当年和今日早已无法再比。根据《福布斯》杂志今年1月18日公布的香港富豪排行榜,李嘉诚以36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200亿元)总净资产,连续20年蝉联香港首富之位,其净资产较2017年的303亿美元增18.81%。
如今李嘉诚旗下长和系业务已遍及全球,包括房产、港口、电讯、酒店、零售、能源、基建等等。长江集团业务遍及全球超50个国家和地区,员工人数超过32万人。
二、李嘉诚退休后的去向
李嘉诚透露,在退休后将转任集团资深顾问。至于顾问一职的权限究竟有多大,作为顾问的李嘉诚究竟还是否会主导长和系的决策,这不由令业内浮想联翩。
李嘉诚本人曾表示,“公司如果什么决定都要我这个顾问来做,那我为什么还要辞职?”暗示其会真的放手、放权。不过,即将“即位”的李泽钜也曾透露,自己与父亲住在楼上楼下,和父亲怎么会不谈(工作)。
在5月9日,长江基建集团(62.8, 0.20, 0.32%)举行的股东大会上,李泽钜进一步透露了父亲还会继续“上班”的消息。在李泽钜被问及接任李嘉诚职务的心情时,他表示,自己已于公司工作逾30年,而父亲亦会继续上班,因此不觉得将会大有任何大转变。
李泽钜还称,相信与长和联席董事总经理霍建宁将继续合作,并已共事好多年,又笑言自己与对方为“同期训练班”。
而就在今年5月3日,长和集团与小米达成战略合作之时,小米始创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雷军还曾与李嘉诚就智能硬件与智能电话最新发展交换意见。
雷军特别发了一条微博描述了他与李嘉诚见面的细节,“今天中午,我有幸见到了李嘉诚先生,给他介绍了小米,并展示了我们最新的产品小米MIX 2S和小米6X。今天李先生精神很好,我借这个宝贵的机会,请教了不少问题,比如他如何看中美贸易纠纷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当日的战略合作仪式上,即将在一周之后接班长和的李泽钜同样在列,但雷军的微博却对这位马上就要即位的“太子”只字未提。
三、“低买高卖”盈利模式
尽管被称作“超人”,但李嘉诚的盈利模式却是非常传统的“低买高卖”。这位商界高手最辉煌的年头是在2000年前后,在市场价格几乎到顶的时候抛出手里的电信公司股权。
1994年,和记电讯(00215)就在英国推出了“Orange”品牌的数码个人通讯网络服务。1996年,和黄集团宣布成立Orange plc,之后在伦敦和纳斯达克上市。1999年,德国曼内斯曼(Mannesmann AG)收购了和黄所持有的全部Orange plc 44.81%的股份。这一笔交易,李嘉诚获得净利润220亿美元。2000年,李嘉诚又把美国无线通信企业Voicestream公司23%的股份卖给了德国电信,净赚90亿美元。
李嘉诚还顶住诱惑,在2000年退出了在德国、瑞士、波兰和法国经营“第三代”(3G)无线通信执照的竞投。此后一年中,德国电信、法国电信、英国电信的股价下跌都超过了40%。(2000年,英国沃达丰收购了曼内斯曼,也得到了Orange plc。同年,法国电信收购了沃达丰持有的Orange plc股份。2013年,因为“Orange”品牌发展越来越好,法国电信索性把公司的名字改为“Orange”。)
“和黄”在2001年的时候已经是全球最大的港口运营公司。当时,全球大多数港口运营公司的股票价格都在下跌,人们觉得港口是一种过时而利润低的行业,而李嘉诚却悄悄地购进了很多这类股票。
李嘉诚认为,互联网能压缩成本,成为通往利润更高的行业(如物流管理和在线货物交易)的跳板。1999年,“和黄”与“长实”联同其他投资者成立TOM.COM LIMITED。2000年3月,中国新媒体入门网站TOM.COM在香港联合交易所创业板挂牌上市。2001年,李嘉诚购入美国priceline.com 普通股。共占约30%股权。此外,“和黄”拥有双方的亚洲合资经营企业Hutchison-Priceline Limited约65%权益(不过,在2006年12月,李嘉诚系公司出售了所持priceline全部股权)。李嘉诚所投资的Facebook、Skype、Spotify、siri、Waze、Summly等项目也均带有互联网入口特质。
李嘉诚喜欢投资房地产开发、物业出租、污水处理等基建项目,易于形成持续、稳定的收益。香港每12个私人住宅单位中,就有一个由长实开发。
以地皮储备的形式投资并囤积土地,并不急于开发房地产项目,等待土地升值后开发销售,或者直接出售土地获取升值差价,也是李嘉诚惯用的投资模式。
李嘉诚以旗下长江基建为运作平台,在中国大陆、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英国、荷兰等国家开展大规模基建。因为基建项目工业化、标准化、风险低、收益稳定,精细管理要求低。
四、商业帝国梳理:重组为长和、长实地产
由于纷繁复杂的业务布局,长江集团是外界眼里看不透的迷。它的前身是1950年李嘉诚创立的“长江工业有限公司”,最初经营塑胶制品,当年李嘉诚22岁。
1957年,李嘉诚在阅读英文杂志时看到一则消息,意大利一家公司利用塑胶原料制造塑胶花,正全面倾销欧美市场。李嘉诚意识到,塑胶花也会在香港流行。于是李嘉诚到意大利考察,回港后率先推出塑胶花,随即成为热销产品。
1958年,李嘉诚在港岛北角建起了第一幢12层高工业大厦,开始正式介入地产市场;1960年,又在柴湾兴建了第二幢工业大厦。1967年,香港地价暴跌,李嘉诚以低价购入大批土地储备。在李嘉诚的领导下,长江公司逐渐发展成一家具主导地位的香港物业发展公司。
1972年,“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于香港交易所(262.6, 4.40, 1.70%)主板上市,这也成为李嘉诚事业上的重大转折点。
经过60多年的发展,李嘉诚将生产塑胶花的“长江工业有限公司”,运作成为华人世界首屈一指的资本帝国。
长江实业通过持有49.97%和记黄埔的股权,控制旗下系列公司。这个架构下,长江实业作为旗舰,在地产主业之外,从事飞机租赁、酒店经营及套房服务、物业及项目管理、基建业务、证券投资等业务。和记黄埔则是另一个多元化业务平台,从事地产、基建、电信、零售、港口、能源等六大核心业务。
2015年01月,李嘉诚旗下两大上市企业——长江实业(长实)及和记黄埔(和黄)宣布业务合并、重组方案,两集团资产将分拆为两间以开曼群岛为注册地的新公司。
2015年6月,长实集团(68.25, 1.25, 1.87%)与和记黄埔集团完成重组,合并了两个集团的业务,并创立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以持有两个集团的非房地产业务,及长江实业地产有限公司以持有两个集团的房地产业务。
李嘉诚任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及长江实业地产有限公司主席。李嘉诚长子李泽钜任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集团联席董事总经理兼副主席、长江实业地产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兼副主席。
很难说清楚李嘉诚商业帝国的业务到底有多少,实力有多强。在重组后,李嘉诚旗下的地产业务已经全部划归长江实业地产。目前,长江和记实业集团主要有五大业务领域:
电讯业务
尽管当年李嘉诚在高点抛售了欧洲电信业务股权,不过,在低位时,李嘉诚又开始重新大举投资欧洲电讯业务。经过多年的发展,李嘉诚旗下“欧洲3集团”在欧洲电讯业务中已经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3”在欧洲目前已经成为一个广为人知的品牌,欧洲3集团在意大利、英国、瑞典、丹麦、奥地利及爱尔兰等地经营业务。在香港,和记电讯香港(2.83, 0.01, 0.18%)控股以“3”品牌在香港和澳门提供移动通讯,和记亚洲电讯在印尼、越南和斯里兰卡持有移动电讯业务权益。
电讯业务2015年的营收中,“欧洲3集团”为628亿港币,“和记电讯香港控股”为220亿港币,“和记电讯亚洲”为69亿港币。
近期,欧盟委员会还批准长和与VimpelCom成立合资企业,在意大利持有及经营电讯业务,成为意大利最大的移动运营商。
零售业务
屈臣氏集团(A.S. Watson Group) 是“长和”零售业务的旗舰。“屈臣氏”是大家常见的零售品牌,也是亚洲历史最悠久、最享负盛名的商号之一。屈臣氏集团2015年营收为1519亿港币。
2014年,和记黄埔宣布与淡马锡缔结策略性联盟,淡马锡入股屈臣氏,间接持有其24.95% 权益。
基建业务
“长和”的基建业务包括能源基建、交通基建、水处理基建、废物管理、转废为能、基建有关业务及飞机租赁。基建业务2015年营收为558亿港币。
“长和”持有75.67%权益的长江基建是一家国际性基建集团,投资组合包括能源基建、交通基建、水处理基建、废物管理、转废为能与基建有关业务,主要营运范围遍及英国、澳洲、新西兰、加拿大、荷兰、葡萄牙、香港及中国内地。长江基建还持有电能实业(59.1, 0.25, 0.42%)38.87%权益。
此外,“长和”还持有澳大利亚、荷兰、英国、加拿大等多家主要公用事业公司的权益。“长和”旗下飞机租赁业务现拥有超过60架飞机,出租给商用航空公司。
港口业务
和记港口集团有限公司是全球领先的港口投资、发展及经营商,全球网络分布于亚洲、中东、非洲、欧洲、美洲及澳大拉西亚等地,遍及25个国家共48个港口。和记港口集团2015年的货柜吞吐量达8380万个标准集装箱。港口业务2015年的营收为340亿港币。
长江和记实业的港口业务旗舰公司为香港国际货柜码头有限公司,前身是1866年创立的香港黄埔船坞公司。
能源业务
1987年,“和黄”收购加拿大赫斯基石油43%权益,开始向海外拓展业务。2000年,赫斯基石油与加拿大Renaissance Energy合并为“赫斯基能源”(Husky Energy Inc),在多伦多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加拿大最大的综合石油与气体公司之一。2003年起,赫斯基能源开始与中国海洋石油共同勘探中国东海业务。
目前,“长和”持有赫斯基能源40.18%的权益。赫斯基能源在加拿大西部和大西洋区、美国和亚太地区经营上、中、下游的能源业务。能源业务2015年营收为400亿港币。
从下图可以看出,欧洲目前已经成为长江和记实业营收占比最高的地区。
五、李嘉诚究竟赚了多少钱?
虽然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排名榜李嘉诚以360亿美元蝉联香港首富之位,但实际上,这一数据并不能很准确地反映出他的资产。李嘉诚也曾公开表示过,如今并不在乎首富的地位。
比如2017年10月,李嘉诚卖掉香港中环中心,就有402亿港元,这不过是这栋大楼75%的权益。光说数字好像没什么感觉,我们来作一个对比,2017年,内地首富王健林打包了13个万达文旅城以及76个酒店,卖给孙宏斌600多亿的价格。
李嘉诚到底赚了多少钱?最能清楚了解李嘉诚家底的是在2012分家,第一次比较详细被人们挖掘出来。李嘉诚目前控制了22家上市公司,包括了长江实业、和记黄埔(00013)、长江基建(01038)、电能实业(00006),仅仅这四大旗舰公司市值已接近8000亿。
另外李嘉诚还拥有和记香港电讯、汇贤产业、和记港陆、置富产业(00778)、TOM集团(2.21, 0.01, 0.46%)(02383)等18家上市公司。这些公司加起来的总市值超过了港股市场所有公司总市值的5%。
在现金部分,李嘉诚手上的现金具体有多少,无人可知。但是从2012年的分家中,当时的方案是李泽钜拥有李家信托基金的全部权益,这个信托基金拥有22家上市的所有股份,价值超过了1千亿美金。李泽楷继承现金部分,假设这部分财产即使不对等,那也不是差距太大,现金部分至少也是数百亿级别的。
此外,近年来,李嘉诚将内地土地和房产转让,主要投入欧洲市场,有统计数据的就达到3900亿元,控制了英国的能源、移动通信等等基础行业,包括3个港口、3家连锁店、1家移动运营商、1家铁路集团、1家区域电网公司、2家区域煤气公司、1家水务公司。目前李嘉诚集团有39%的收入,都是来自欧洲。
仅仅从上述估算数据来看,李嘉诚资产已经超过1万亿港元,而对比一下,2017年香港GDP才2.6万亿港元。因此,“香港,是李家的城”,放之现在,这句话也没有过时。
六、李嘉诚这几年的买与卖
从2011年开始,李嘉诚在香港及内地开启了“卖卖卖”模式,而这也不断引发“撤资”风波,甚至喊出“别让李嘉诚跑了”的传言。据公开资料统计数据显示,李嘉诚至少卖了2500亿港元的香港和内地资产。
但另一面,李嘉诚却在海外开启了“买买买”模式。据统计,李嘉诚这几年用于海外投资的资金已经超过了2600亿港元。
七、长和系正在进入李泽钜时代
实际上,在李嘉诚进入耄耋之年后,李泽钜对李家这个庞大商业帝国的影响越来越明显。
如果说长实与和黄是由李嘉诚打下的天下,长江集团旗下第三大上市公司长江基建则更似李泽钜的“毕业作”。1996年,李泽钜负责分拆长江基建上市,获得超额认购25倍的功绩。在长江基建上市后,李嘉诚曾表示,李泽钜的表现可得90多分,“如果他不是我的孩子,更会给他100分!”
近年来,由李泽钜掌勺的长江基建成为李嘉诚商业王国向外扩张的主力军。从1999年开始,长江基建与香港电灯合作,以34亿澳元投得南澳洲ETSA电网权益,是长江基建业务国际化踏出的第一步。
2003年,李泽钜被《时代》杂志评为“年度全球商界最具影响力人物”之一。在他的带领下,长江基建也多次与香港电灯,即电能实业有限公司的前身,携手收购海外资产,从2000年至今斥资逾2000亿港元海外收购了11项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的基建项目,涉及电力、水务、天然气供应等项目。2010年10月,长江基建以700亿港元作价收购英国电网而后又以588亿港元作价收购供水网络NorthumbrianWater,按照英国媒体的说法,李泽钜几乎已经“买下了英国”。
2012年,李泽钜正式掌控市值逾8500亿港元的产业,账面身家资产超过李嘉诚。
拥有加拿大国籍的李泽钜,没有任何中国内地生活经验。有评价认为,他的这一特点,影响到了李家产业和投资的布局,是近些年李家钟情海外投资,减持甚至抛售内地和香港物业的重要原因之一。
除上述影响外,在外界及其内部员工看来,相比李嘉诚,李泽钜行事刻板、谨慎,甚至有些“计到尽”(算计至极)的感觉。但在李嘉诚心中,对这个儿子的评价几乎是完美的。
从很大程度上而言,长和系正在进入李泽钜时代。他对整个家族产业的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正在超越李嘉诚。李泽钜的个性和人生经历正在替代李嘉诚影响到李家整个商业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