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文茂先生)
毛泽东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理论和战略,是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的中国革命道路不同于十月革命道路,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最后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创新和发展的中国特色。
毛泽东的工业化道路,同样既不同于早期西方的资本主义工业化道路,也不同于后来前苏联的国家工业化道路,而是国家的城市的工业化和农村人民公社集体经济工业化两条腿走路,是国家工业化和公社工业化先后协调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也是世界史上独一无二的真正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化、现代化道路,在理论和实践上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毛泽东工业化道路和战略的主要内容:
我国在近代落伍,根本原因是没有完成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列强蚕食的对象。晚清的洋务运动和民国时期经济建设,都没有能够启动真正大规模的工业化进程,未能形成现代意义的工业体系。现代工业化进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才得以大规模展开,并且在毛泽东逝世前,已经建成了相对独立的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毛泽东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理论和战略,在他逝世以后,直到90年代前期,实际上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延续着,左右着我国的工业化进程。从这个意义上讲,毛泽东是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工业化、现代化之父。这里列出毛泽东和中央文件中相关问题的主要论述,以便弄清毛泽东关于工业化理论和战略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无须进行过多的阐述:
1、优先建设国家的现代工业体系
后发国家要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自己的独立的相对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必须优先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这是已经定了的。”
2、“一化三改”的过渡时期总路线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央委员会-----在我国国民经济恢复阶段将要结束的时候,即一九五二年,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这个总路线就是在大约三个五年计划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同时对于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改造,以求达到在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社会的目的。”
3、对建成工业化强国的时间估计
毛泽东还预测了我国工业化所需要的时间:“我们可能经过三个五年计划建成社会主义社会,但要建成一个强大的高度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国家,就需要几十年的艰苦努力,比如说,要有五十年的时间,即本世纪的整个下半世纪。”
4、农业合作化和建立人民公社集体经济体制
在处理工业化和农业合作化的关系问题上,毛泽东指出:“有些同志不赞成我党中央关于我国农业合作化的步骤应当和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步骤相适应的方针, ----这些同志不知道社会主义工业化是不能离开农业合作化而孤立地去进行的。首先,大家知道,我国的商品粮食和工业原料的生产水平,现在是很低的,而国家对于这些物资的需要却是一年一年地增大,这是一个尖锐的矛盾。如果我们不能在大约三个五年计划的时期内基本上解决农业合作化的问题,----我们就不能解决年年增长的商品粮食和工业原料的需求同现实主要农作物一般产量很低之间的矛盾,我们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事业就会遇到绝大的困难,我们就不可能完成社会主义工业化。----其次,我们的一些同志也没有把这样两件事联系起来想一想,即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一个重要的部门——重工业,它的拖拉机的生产,它的其他农业机器的生产,它的化学肥料的生产,它的供应农业使用的现代运输工具的生产,它的供农业使用的煤油和电力的生产等等,所有这些只有在农业已经形成了合作化的大规模经营的基础上才有使用的可能,或者才能大量地使用。----其次,我们的一些同志也没有把这样两件事联系起来想一想,即为了完成国家工业化和农业技术改造所需要的大量资金,其中有一个相当大的部分是要从农业方面积累起来的。这除了直接的农业税,就是发展为农民所需要的大量生活资料的轻工业的生产,拿这些东西去同农民的商品粮食和轻工业原料相交换,既满足了农民和国家两方面的物资需求,又为国家积累了资金。而轻工业的大规模发展不但需要重工业的发展,也需要农业的发展。因为大规模的轻工业的发展,不是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上所能实现的,它有待于大规模的农业,而在我国就是社会主义的合作化的农业。因为只有这种农业,才能够使农民有比较现在不知大到多少倍的购买力。”
毛泽东指出了人民公社制度的深渊意义在于农村工业化。“农村人民公社制度的发展,还有更为深远的意义。这就是,它为我国人民指出了农村逐步工业化的道路,农业中的集体所有制逐步过渡到全民所有制的道路。”
毛泽东还预测了公社工业化是缩小城乡差别和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的根本出路。“在社会主义工业化过程中,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农业人口会减少。如果让减少下来的农业人口,都拥到城市里来,使城市人口过分膨胀,那就不好。从现在起,我们就要注意这个问题。要防止这一点,就要使农村的生活水平和城市的生活水平大致一样,或者还好一些。有了公社,这个问题就可能得到解决。每个公社将来都要有经济中心,要按照统一计划,大办工业,使农民就地成为工人。公社要有高等学校,培养自己所需要的高级知识分子。做到了这一些,农村的人口就不会再向城市盲目流动。”
5、社队企业和公社工业化
1958年,中共中央《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人民公社必须大办工业。公社工业的发展不但将加快国家工业化的进程,而且将在农村中促进全民所有制的实现,缩小城市和乡村的差别。应当根据各个人民公社的不同条件,逐步把一个适当数量的劳动力从农业方面转移到工业方面,有计划地发展肥料、农药、农具和农业机械、建筑材料、农产品加工和综合利用、制糖、纺织、造纸以及采矿、冶金、电力等轻重工业生产。人民公社的工业生产,必须同农业生产密切结合,首先为发展农业和实现农业机械化、电器化服务,同时为满足社员日常生活服务,又要为国家的大工业和社会主义的市场服务。”
6、对公社工业化的“伟大的光明灿烂的希望”
毛泽东对公社工业化抱有殷切的希望。他在1959年2月郑州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说:“由不完全的公社所有制走向完全的、单一的公社所有制,是一个把较穷的生产队提高到较富裕的生产队的生产水平的过程,又是一个扩大公社的积累,发展公社的工业实现农业机械化、电气化,实现公社工业化和国家工业化的过程。目前公社直接所有的东西还不多,如社办企业、社办事业,由社支配的公积金、公益金等。虽然如此,我们伟大的、光明灿烂的希望也就在这里。”
二、毛泽东工业化道路和战略的主要特征:
重温毛泽东关于我国工业化道路和发展战略的构想,比较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与西方早期资本主义工业化道路的区别,比较我国社会主义工业与前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区别,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特征:
1、公有制为主体,两种公有制形式。城市全民所有制的国有经济和农村人民公社集体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西方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上的工业化,是依靠对外侵略掠夺形成原始积累的工业化。
2、实行城乡二元经济和社会管理体制,通过国家和公社两个工业化进程的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差别,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前苏联则是国家工业化一条腿走路,集体农庄只是农业生产。
3、计划调节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对国有企业实行直接的计划调节,对农村集体经济实行指导性计划和一定程度的市场调节。而前苏联是排斥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完全否定市场机制的。
4、国家工业化和公社工业化两条腿走路。先由国家在城市建设以重化工业为主的现代工业体系,优先发展重工业(第二部类),再由农村根据市场需求发展社队企业、实现公社工业化。
5、人民公社即承担农业集体化的组织载体的功能,又承担农村工业化的组织载体的功能。前期组织农业为国家工业化提供原始积累和农业基本建设及技术改造,后期通过公社工业化实现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转型。
显然,这样一条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道路,既不同于西方的资本主义工业化,也不同于前苏联的工业化道路。那种认为改革前的经济建设是照搬苏联模式的说法是完全没有根据的。
三、毛泽东工业化道路和战略的历史发展
1、提出和起步阶段。50年代是提出工业化发展战略构想,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合作化进程同时起步。1952年提出的“一化三改”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明确提出用三个五年计划实现国家工业化的战略目标;1955年提出用五十年的时间(到上世纪末)建成强大的现代化工业化国家;在经过农业合作化之后,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中进一步提出人民的公社工业化,并将国家工业化和公社工业化并提为长远的(半个世纪)工业化战略目标。
(1955年第一期《人民画报》,河南省安阳县郭王度村,位于郑州市北郊。村里80%的农户都参加了先锋农业生产合作社。全村收成比1953年提高四分之一,不仅还清了向政府借贷的一亿元贷款,还提存了五千万元公积金,社员留社的再生产基金有两亿元。在信用社存款的农户,占全村农户的三分之一。照片为村里新落成的拖拉机站。)
(1956年,湖北省黄石市公私合营华新水泥厂烧成车间的职工们为了减少水泥生产过程中原料飞扬损失,采取了新的技术措施。他们把水泥的窑尾废气温度降低摄氏十度左右,每天可以使水泥原料的飞扬减少二十吨左右,为国家节约大量原料。图为华新水泥厂正用窑尾旋风吸尘器做飞扬损失的计算试验。)
但是,58年极左的错误带来60年代初的经济困难时期,教训深刻(这里不分析具体原因)。教训之一是:在我国当时的农业生产力水平下,农村人民公社的工业化与国家的城市的工业化不能同时起步和展开。在农业即粮食和吃饭问题没有基本解决之前,过早地发动农村的工业化必定要碰钉子。所以,只能先发展国家的、城市的工业化,同时,农业和农村人民公社则为其提供原始积累和先进行大规模的农业基本建设,先解决农业问题。
2、国家工业化优先发展阶段。50-70年代;50年代中后期,国家工业化大规模展开;农村的任务是为国家提供积累和农业基本建设,进行农业的技术改造,解决粮食问题。所以,农业实行集体化是国家工业化的必备条件。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基本建设是这一时期两个相互依赖和相互支撑的主题。实践证明,公社工业化起步的基本条件是:(1)农业的粮食即吃饭问题已基本解决;(2)国家工业体系已基本建成。考察这两个条件,在毛泽东逝世前的70年代中期都已初步具备,正是公社工业化进程蓄势待发的大好时机。
3、两条腿走路阶段。70年代中后期社队企业起步,各级政府已经设立人民公社社队企业局,83年虽然解散了人民公社,但整个80年代以乡镇企业为代表的农村工业化发展到高峰期,被邓小平称为没有想到的“异军突起”,成为改革开放以后真正的动力源。这一异军突起的进程,正是毛泽东公社工业化战略构想不可阻止的客观趋势,以至于解散了公社,也不能阻止其工业化发展强劲步伐。实际上,没有这一农村工业化进程的发展,任何改革的说教都是苍白无力的。毛泽东的工业化道路不但使我国建成了独立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而且有了自己的汽车、飞机、导弹、卫星,有了自己的原子弹和氢弹,有了自己的核潜艇,有了自己强大的国防工业体系,而且,毛泽东的公社工业化战略和他所创建的农村集体经济体制,推动了后来的社队企业、乡镇企业的迅猛发展,使我国的工业化大潮在广大农村席卷全国。
从这个意义上讲,就整体而言,毛泽东的工业化道路实际上延续了40多年,毛泽东的工业化战略支撑了共和国40多年工业化的历史发展,毛泽东是我国真正的工业化、现代化之父。毛泽东开辟的我国工业化道路,绝不是一改革开放就结束了。
虽然毛泽东逝世以后在政策和路线上已经开始发生了演变,但两个工业化的战略格局是任何人也难以扭转的。70年代后期到整个80年代社队企业和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正是60到70年代前期人民公社大搞农业基本建设,逐步解决了粮食和吃饭问题的结果,是农村工业化进程展开的前提条件,也是毛泽东公社工业化道路的自然延续,这是大的客观趋势。
80年代的改革只所以被人们接受,客观上是顺应了这一历史趋势。因为尽管农业分田到户了,人民公社解散了,但国家的国有企业和农村的集体企业仍在快速发展,两种公有制经济仍占主体。正所谓毛泽东栽树,后人摘果子。只是有些人没有这种远见,提前解散了人民公社,为后来90年代的私有化埋下了伏笔。
真正颠覆毛泽东工业化发展道路和战略的,是90年代前期开始的两个重大措施,一是国企改制,一个是农村集体企业改制,双双转向私有化,成为重要的历史转折的节点。90年代以前的发展,不管出现什么问题,都是实实在在的工业化进程,是实体产业的发展。
90年代改制以后,是农民工进城,是卖企业、是卖地、卖资源、是房地产、是各种投机和虚拟经济的泡沫、是与世界资本主义接轨,至使很多重要产业部门的控制权已经丧失。经此转变,毛泽东的工业化道路才最终被所颠覆,我国的经济才逐渐陷入国际资本的掌控之中,渐显半殖民经济的疲态。
注释:
[1]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毛选第五卷 268页;
[2]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毛选第五卷 138页;
[3]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毛选第五卷 139页;
[4] 毛泽东:《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毛选第五卷181-182页;
[5] 中共中央:《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1958年12月10日;
[6] 毛泽东: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笔记;
[7] 中共中央:《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1958年12月10日;
[8] 毛泽东:1959年2月在郑州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张文茂,原北京市城郊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对人民公社制度、社会主义国家工业化、农业集体经济等重大问题有着深入研究。文章来源:公众号“新时代发展百人论坛”2018-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