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妹相信如果对财经有关注的朋友们都有注意到最近央行的新举动。4月17日晚,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以降准置换MLF操作:从2018年4月25日起,下调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同日,上述银行将各自按照“先借先还”的顺序,使用降准释放的资金偿还其所借央行的中期借贷便利(MLF)。
面对政策的出台一时间有两种声音出现,一种是大声叫好,另一种是表示有所担忧,还需谨慎观望。而首先我们还得弄明白央行为什么会定向降准:定向降准的主要目的是缓解银行负债端压力,降低资金成本,不完全是对经济失速的反应。从央行的官方介绍来看,此次降准的流动性,主要用于对冲当日到期的MLF约9000亿,此外增量资金4000亿有望对冲财政存款上缴,总体上是对存量的MLF余额进行置换,是在汇率等制约因素减弱后公开市场操作方式的回归。
此外,目前经济下行压力虽在增大,但政府对于增速的定力增大,尚未触及目标底线。因此,使用货币政策稳住经济的概率仍不大。但是,由于大部分增量资金释放给了城商行与农商行,并且主要用于小微企业贷款投放,客观上对经济的下行压力起到了一定的对冲作用。
介绍到这小妹猜肯定会有人问:央行最近几年来主要依靠微调工具调节流动性,轻易不使用降准这种影响力较大的工具,为何此时出手?以史为鉴,高达I00个基点的降准幅度近些年颇为少见。历史上来看,降准幅度大多是50bp,降准大于等于100bp的只有四次:2015年4月20日(地方债大量置换)、2008年12月5日(次贷危机)、1998年3月21日(从13%降至8%,亚洲金融危机、银行坏账高企、国内去产能)、1999年11月21日(从8%降至6%,危机后遗症)。此外,此次降准要求迅速实施,央行通知从2018年4月25日起下调存准率。而去年唯一宣布的一次定向降准延迟三个月,从2018年起实施。
那么降准是源于国家经济走弱吗?小妹可以肯定的告诉大家并不是!
整体来看,经济内生的部分如出口、工业、消费依然稳定,地产甚至比一致预期要显著乐观。3月单月工业数据因工作日原因偏低,但高频数据显示4月已经在改善过程中。一季度社融数据偏低,部分源于名义GDP和总需求放缓,部分则源于非标收缩、融资回表、债务广义置换的大背景下部分融资需求无法在表内表达。
所以,此次定向降准并非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倒逼,而是实体流动性倒逼,相当于在当前经济数据相对稳定,但融资端呈现一定压力背景下,引导结构性改善实体流动性。
其实降准政策的出台,有利于推进利率市场化。当前,利率双轨制背景下,央行一方面放开存款上限,引导存款利率上行,一方面维护货币市场流动性合理稳定,降低货币市场利率,央行此举有利于存款利率和货币市场利率“双向共同收敛”,有助于利率双轨的进一步并轨。存款利率市场化是配合表外资金回表的必要前提。资管新规是“堵”,存款利率市场化是“疏”。按照监管要求,通道资金将大量萎缩,那么这部分资金融资怎么办?需要靠存款利率市场化来进行“疏”,提升银行资本金。
利率市场化推出的时机最好在利率下行走势中,这样可以引导市场预期和营造较好的市场环境,以避免对吸收存款的过度竞争导致利率非理性上行。
因此,存款基准利率上浮限制放松+市场利率适当回落,很可能是本轮利率市场化采取的组合。股市方面,短期最为受益的是周期股和中小创。央行明确提到降准是为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在去杠杆方向不变的前提下,企业融资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证,股市的基本面也有望复苏。
中小创上市公司会直接受益于融资支持,成长股的逻辑将进一步强化。东吴策略指出,流动性宽松是中小创高估值的核心支撑,其估值空间在降准利好下有望提高。
另外,高杠杆的周期股(煤炭、钢铁等)和金融地产股(银行)也可能会大幅反弹。但中信建投提示,考虑到经济下行的背景,周期股复苏并不具备持续性,金融地产也不如成长板块。
货币边际宽松意味着政府重新转向内需稳定,有望对冲经济下滑的风险,加上行业产能周期和库存周期依然健康,钢铁盈利仍有望维持高位,钢铁股存在较大估值修复空间。最后小妹想提醒大家:央行意在降低银行成本,并非宽松信号,市场无需过度解读。而且,金融地产及黑色系周期股、后周期的消费面临较大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