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晚,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8年4月25日起,下调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同日,上述银行将各自按照“先借先还”的顺序,使用降准释放的资金偿还其所借央行的中期借贷便利(MLF)。
26个月后首次全面降准,
存准率回到10年前
此外,我们可以看到,上次央行宣布全面降准,还是在2016年2月29日,当时对大型金融机构和中小金融机构同时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期间,2017年9月底央行曾宣布从2018年1月,对普惠金融领域贷款达到一定标准的金融机构定向降准。)
加上本次降准,2014年以来,央行共进行了10次降准,其中4次为定向降准(2014年4月,2014年6月,2015年6月和2017年9月/2018年1月),6次为(部分)全面降准(2015年2月,2015年4月,2015年9月,2015年10月,2016年3月和2018年4月)。
其中当属2015年降准最为密集,共进行了5次降准,具体是2月、4月、6月、8月和10月。
央行表示,本次降准涉及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这几类银行目前存款准备金率的基准档次为相对较高的17%或15%。也就是说,本次调整后的存款准备金率将降到16%或14%,基本回到了2008年的水平。
释放13000亿资金
而此次降准,将释放13000亿资金,其中用来偿还MLF的约9000亿元,同时释放增量资金约4000亿元,且大部分增量资金释放给了城商行和非县域农商行。
对于本次降准,央行也表示,此次对部分金融机构降准以及置换中期借贷便利(MLF)的操作,主要涉及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这几类银行目前存款准备金率的基准档次为相对较高的17%或15%,借用MLF的机构也都在这几类银行之中。其他存款准备金率已经处在较低水平的金融机构不在此次操作范围。
具体操作分两步:第一步,从2018年4月25日起,下调上述几类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第二步,在降准当日,持有未到期MLF的银行,各自按照“先借先还”的顺序,用降准释放的资金偿还其所借央行的MLF,降准释放的资金略多于需要偿还的MLF。
小微企业成为最大获益人
另一方面,此次通过降准置换中期借贷便利。央行表示,主要考虑到的是,当前,我国小微企业仍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为了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可以通过适当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置换一部分央行借贷资金,进一步增加银行体系资金的稳定性,优化流动性结构,同时适当释放增量资金。
具体来看:一是可以增加长期资金供应,银行资金成本将有所降低。置换MLF使商业银行付息成本有所减少,有利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二是释放4000亿元增量资金,增加了小微企业贷款的低成本资金来源。人民银行将要求相关金融机构把新增资金主要用于小微企业贷款投放,并适当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改善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上述要求将纳入宏观审慎评估(MPA)考核。
货币政策取向不会改变
那么本次降准,是否意味着将货币政策取向发生改变?对此,央行表示,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取向保持不变。此次降准释放的资金大部分用于偿还中期借贷便利,属于两种流动性调节工具的替代,而余下的小部分资金则与4月中下旬的税期形成对冲,因此,在优化流动性结构的同时,银行体系流动性的总量基本没有变化,保持中性。
同时,还要看到,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为了防范金融风险,仍需保持相对较高的存款准备金率。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实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稳定,引导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平稳适度增长,为高质量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央行为何此时降准?
距离上次降准已经过去两年多的时间,那么央行为何选择在这个时点进行降准呢?民生银行研究院王一峰表示:
一是,一季度的货币增速不及预期。今年一季度,我国广义货币M2增速为8.2%,M1增速为7.1%,信贷增速12.8%,存贷款增速缺口不断拉大。
二是,资金紧张。数据表明,3月份社融增长1.33万亿,增量显著低于预期,这与影子银行体系供给受到打击不可分割,广义价格体系上行趋势印证了信用紧张的事实。
三是,人民币汇率趋于稳定。事实上,2017年,银行体系“融资难、融资贵”就已经出现并在持续强化,但彼时央行由于担心降准冲击人民币汇率稳定以及囿于美联储加息影响资本运动的外围环境,而仅愿意通过OMO+MLF等公开市场行为进行流动性投放。
市场反应如何?
受本次央行降准的利好影响,外围股市立马有所反应。截至4月17日晚9点30分,富时中国A50指数期货涨超2%。
另外,自2015年以来,央行7次宣布降准后(其中2018年4月不具备统计条件,不作处理),沪深300首日上涨概率较大,7次中有4次上涨。其中2015年6月那一次降准,沪深300更是上涨了6.71%。
而且,可以看出,央行降准对股市的利好具有一定的持续性,央行降准后的周涨幅来看,7次也有4次上涨,而月涨幅中,7次更是有5次上涨。
利好股市、楼市
前海开源杨德龙表示,近期A股市场调整主要是受到国际形势和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经济基本面并没有发生变化,很多优质个股遭到错杀。此次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提振市场信心,后市有望展开反弹,逐步修复此前下跌的走势。
华创证券研究院首席策略分析师王君表示,今年货币条件、利率环境比去年都要乐观,此次降准将利于股债市场再平衡、蓝筹股和成长股再平衡。
东吴策略认为,落脚点在于成长逻辑进一步强化,原因主要有两点:其一, 政策导向角度。此次降准主要为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一是增加长期资金供应,有利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二是释放4000亿元增量资金,增加了小微企业贷款的低成本资金来源。除此之外,人民银行还将要求相关金融机构把新增资金主要用于小微企业贷款投放,并适当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改善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上述要求将纳入宏观审慎评估(MPA)考核。其二,流动性的边际改善将有利于提高中小创的估值空间。降准意味着今年以来相对宽松的流动性依然有望延续,而流动性宽松恰是中小创高估值的核心支撑逻辑。
降准对房市也会带来利好。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从房地产市场的角度看,当前也开始面临了一些资金面收紧的风险,尤其是银行贷款等方面确实是收紧了。所以类似的政策显然能够缓解房地产资金面不足的风险。此次央行降准政策,有助于实现更为宽松的房贷环境。
严跃进还表示,对于此类环境来说,也需要看到,主要是为了配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导向,“房住不炒”依然是红线,这一点是不会突破的,但是对于部分开发商来说,将可以获取更低成本的资金,这有利于今年房地产开发投资等数据的上升。而对于购房者来说,可能银行此前相对苛刻的贷款政策也会有所改观,这是有较为积极的作用的。
降准周期是否来临?
此次降准,是否意味着宽松周期的开始?
国金证券李立峰表示,随着外需今年的高度不确定性,今年货币政策理应有所转向,由中性偏紧转向适度扩大内需。刚刚披露的“央行针对部分银行实施定向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正印证了我们的这一看法:货币政策在微调转向。
承泽资产CEO曹雄飞表示,下调部分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可以解读为小利好。首先,以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置换中期借贷便利,可以增加市场的流动性,降低银行的资金成本;其次,引导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有利于资金更高效利用;并且中国的存款准备金率偏高,仍有下调空间。
另一方的市场观点则认为,货币政策不会出现宽松趋势。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高玉伟表示,降准有利于避免部分银行流动性紧张,此次名义上降准资金超过1万亿元,但超过2/3都用于偿还MLF,这将显著降低商行对央行的利息负担,同时降低流动性风险,以便银行“轻装上阵”支持实体经济。与此同时,未来货币政策走向预计将结合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进程,着力保持流动性稳定,而不会出现宽松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