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30日
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他们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统称“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说起二十四节气
就不得不提咱大山西
4000多年前咱老祖先发现太阳规律
在尧王都城建起观象台
在山西的二十四节气
立春
立春
二十四节气中第一个节气
春气始而建立也
雨水
正月中,天一生水
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
故立春后继之雨水
惊蛰
每年3月5日(或6日)
正月启蛰,言发蛰也。
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
指的是冬天蛰伏土中的冬眠生物开始活动
春分
春分者,阴阳相半也,
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山西越冬作物将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清明
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
故谓之清明
谷雨
4月20日前后
雨水增多
利于谷类生长
立夏
万物生长
欣欣向荣
夏之始也
小满
5月20日或21日
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
芒种
6月6日前后
太阳移至黄经75度
麦类等有芒作物已经成熟
夏至
6月22日前后
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至者,极也。
小暑
7月7日前后
山西开启“蒸笼模式”
大暑
7月23日前后
正值中伏前后
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
立秋
8月7日或8日
草木开始结果
到了收获季节
处暑
8月23日或24日
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
白露
9月8日前后
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
秋分
9月22日前后
阴阳相半,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寒露
10月8日前后
露水有森森寒意
故为“寒露风”
霜降
10月23日前后
黄河流域初霜期一般在10月下旬
气肃而凝,露结为霜
立冬
11月7日或8日
冬有终了之意
有农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来的含意
小雪
11月22日前后
气温迅速下降
降水出现雪花
但此时为初雪阶段
大雪
12月7日前后
大者,雪盛也
冬至
12月22日前后
阴极之至,阳气始生,
故曰“冬至”
小寒
1月5-7日之间
二十四节气中气温最低
至此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
大寒
二十四节气的最后一个节气
1月19日-21日之间
寒气之逆极
故谓大寒
2006年,“二十四节气”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2011年,九华立春祭、班春劝农、石阡说春被列入该遗产项目的扩展名录;
2014年,三门祭冬、壮族霜降节、苗族赶秋、安仁赶分社被列入该遗产项目的扩展名录。
2016年,“二十四节气”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