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商会成为大家的“护身符”
古时因封建社会统治者推行重本抑末的政策,商人社会阶层的排序中屈尊末位。国家没有明文的法律保护,而民间又对商人冠以“奸商”的歧视,商帮在规避内部恶性竞争,增强外部竞争力的同时更可以在封建体制内利用集体的力量更好的保护自己,商帮在这一特定经济、社会背景下应运而生。时至今日上述的问题已经不是最大的问题,但抱团发展的初衷依然将大家集合在一起。
02
商会让各自认识更多的成功者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商会集结的成功者为众多的个体提供了有利的人脉资源。
商会其实就是一个平台,它是众多资源的集散中心,一个好的执行者会把这些零散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反之,就会让这些资源和信息都停留在自己的世界里坐井观天。资源的整合,个人、一个企业是无法做到的,而是要依靠商会里众多的资源去积聚。
发展至今,商会有所改变,有时候让大家敬而远之。也许是中国商业发展的速度太快了,过去的诚信体系受到了挑战?有很多商人对于商会还存在戒心,是谁损害了商会的威严?是谁让商会失去了本该具有的特质和初衷?也许是社会的发展,也许是一部分人,也许……,但“公正、公平、公开”的思想仍然实用。
其实,大家对商会都寄予了厚望和美好的祝愿,就是希望它回归本源,因为,它确实可以用公益的力量为个人、为企业家、为企业去寻求更多的资源和力量。
03
商会如何带来持续的发展?
商会如果自身不去创新,也将是个大问题。“不就每年一顿饭”吗?“商会能给我带来什么”?商会都在干什么?这些疑问可能都是一些准备或者不想入会会员的心声。而会员的流失和不持续,也是许多商会面临的尴尬处境。如何让已经入会的会员不流失?如何去加强商会与会员的粘性?如何让更多企业进入商会?这些都需要创新。
今天的人们,正经历着互联网时代的伟大变革。商会建设,同样要遵循互联网的规则,认清互联网的本质——连接一切和回归人性。前面笔者提出的几点,实际上完全就是互联网思维在商会服务中的具体体现:商会要让会员有参与感和存在感,让会员感受被认同和被尊重;商会要积极打造自己的品牌和服务内涵,争取吸“粉”,并打造“粉丝经济”和生态;要去“中心化”,把商会作为一个服务平台,而不是一个管理部门;要简化管理层级,提升服务效率,及时响应会员的服务诉求。
因为会员的利益诉求,正是会员需求层次的具体体现和实际生活、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商会管理者若能理解这一点,依托商会平台的五大优势,将会员的认同感、参与感、存在感贯穿到整个会员服务的框架、体系、日常工作,乃至点点滴滴,自然能给经营好商会,也一定能够得到会员的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