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的途径多种多样,其中一个捷径就是跨界。所谓的跨界,指的是将不同领域的资源进行整合,放大原有的资源价值,或毁灭旧资源,催生出新的资源。
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在互相争夺市场的时候,作为互联网企业的腾讯公司跑到通讯的地盘上来了。腾讯的微信横空而出,很快获得两亿多稳定用户。微信发信息免费,后来打电话也免费,这对移动和联通的基本业务造成了严重的冲击。
这时,两家公司才明白,真正的竞争对手不是彼此,而是跨界的腾讯。如果它们不是财大气粗的国企,腾讯的跨界足以让两个公司面临灭顶之灾。
跨界是一种思维方式,同样适用于创业或企业经营。
◆ 商界不同行业之间的结合,自古就有,并不稀奇。
◆ 商界和政界的结合,虽然也是很强大的跨界,但容易滋生腐败。
◆ 商界和学界的融合,简单来说就是学者创业,这是更为理想的跨界。学者跨界不仅不容易出现腐败,而且潜力大、后劲足,是值得倡导和鼓励的商业创新方式。
之所以说学者跨界创业潜力大、后劲足,是因为学者有自身独特的优势。
首先,学者也有一定的社会资源,而且这种资源是综合性的,并不一定局限于某个或几个行业,例如,某个教授的学生,毕业后的从业方向是多种多样的。
其次,学者在某一领域具有一定程度的社会影响力,有利于业务的宣传和推广。以学者型的大V于建嵘为例,如果他没有那么大的社会影响力,“超级社区”平台就不可能发展那么大、那么快。
再次,学者思维与传统商人有不同之处,很可能产生创新的火花。当然,学者也有自身的劣势,例如商业经验不足,思维局限于某一领域等。
因此,并不是所有的学者都适合创业。只有那些敢于挑战、愿意谈钱的学者才有可能跨界创业。
德国学者可以说是跨界创业的先锋和榜样,德国柏林自由大学经济学教授根特·法尔廷(Guenter Faltin )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于1977年在柏林自由大学开设创业创新专业,这在德国是首创。
为了证明自己的创业创新不是纸上谈兵,他成立了一家茶叶贸易公司,并发起了“喝茶运动”。
“喝茶运动”创意灵感源于发现和比较。法尔廷说:“到许多发展中国家旅行后,我忽然发现,像咖啡、香蕉、糖以及茶等产品,在德国大约要多花十倍的价钱购买。是什么原因让这些产品到了我们这边变得如此昂贵?”
显然,价高源于中间环节多。如何减少中间环节就成为降低成本的关键。此外,还要扩大进口规模,从而提高谈判筹码,降低价格。当然,最重要的是保证产品质量。
为此,法尔廷教授采取了如下措施:为减少中间环节,直接从原产地进货;只卖一种茶,专业化生产;大包装卖货,薄利多销;采取邮购和网络销售的方式,让销售更快速、更便捷;让客户提前交费订货,以筹集项目所需的资金等。
法尔廷的“喝茶运动”获得了空前的成功。从1996年开始,法尔廷的公司成为德国最大的邮购茶商,虽然该公司只卖一种茶。
根据印度茶叶公会的调查,1998年法尔廷的公司成为世界最大的大吉岭茶叶进口商,比世界有名的品牌,例如立顿、唐宁(Twinings)或联合利华还大。
如今,“喝茶运动”的顾客多达18万人,每年卖出400吨以上的大吉岭红茶,其中有90%以一公斤的大包装卖出。
商业上的成功,使法尔廷教授的课程大受欢迎,毕竟,自身的成功才是最好的营销。他用活生生的案例告诉学生,“创业其实没那么难”。
他说:“卖茶叶从来不是我的目的。我想证明,人们只需从自己的日常所知出发,将简单、已知的原则套用到新的领域上就能完成创业计划”。他说的其实就是跨界,通过跨界来实现创业创新。
为了进一步推广其创业创新理念,法尔廷教授写了两本著名的书:《头脑胜过资本》和《我们就是资本》,前者甚至成为创业创新类别第一名的畅销书,被翻译为英文和中文。
进入21世纪,创业创新在中国开始火热起来。
随着互联网应用的成熟,各种网络商店应运而生。一些学者纷纷开店,销售五花八门的产品。创业之路不会一帆风顺,只有坚持下去才会有收获。
还是那句话:学者创业,前景广阔。借用德国教授法尔廷的话来鼓励自己和同路师友:
“创业者永远是走自己的路,人和创意是创业中两个不可或缺的核心要素。从创意到创业有多远?有时是一纸之隔,有时是天涯陌路。不管你持何种心态,一旦踏上创业之路,你就只能奔向一个目标——创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