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了“健全地方税体系,稳妥推进房地产税立法”,房地产税又一次成为了两会关键热词。
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禹洲集团董事局主席、香港太平绅士林龙安在两会上提交了《让香港专才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寻找发展新机遇》《香港应继续巩固国际中心地位协助国家发展》《普通法和宪法与基本法的关系应该协调并存》三份议案,并就房地产税、粤港澳大湾区、“两高”改革改善营商环境等问题进行了建言。
经济观察网记者对林龙安进行了专访,以下为专访实录。
经济观察网:你对房地产税提出了什么样的建议?
林龙安:我的建议总结起来就是“统筹考量,立法先行,分别对待,分步推进”。
作为一个税种,房地产税应做到根据综合国情来设计。我国今年进入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在当年“一穷二白”的国情下建立起了高速发展的经济体系,特别是十八大以后,建立起了更加稳健的产业转型的发展机制,促使了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综合性的提升以及创新创业产能的提升,分步推进的过程是我们的现实国情。
在此基础上,我认为房地产税首先必须做到立法先行,使得征收有法可依,不同人群的利益得到各自的保障。
推进房地产税立法的过程中,应该关注到不同层面的现实需求,包括不同人群收入层面的差异、各个城市老龄化程度的不同等等,许多因素都对房地产税的征收标准有影响,这就需要我们跳脱出房地产这个单一的行业,从社会层面统筹考量,建立一个更加完备的税收征管的模式,制定出真正公开公平的税基。
经济观察网:你觉得本次两会期间还有哪些会影响到地产行业发展的政策或是提案?
林龙安:房地产作为一个重要的支柱产业,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未来肯定要实行长效机制,不同区域分别对待。目前房地产业已经进入了可控的、平稳的发展,我认为未来也会保持这一趋势。这样的趋势也会促使房地产企业走向不以量为先。
政府工作报告中还提出要管控金融风险的问题,房地产产业链涉及到民生的各个方面,与金融行业也密切相关,这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包括国家最近大力提倡房地产业的转型,比如推动房地产业结合租赁、医养等,进行产业的升级转型。
我最近还提出要改变青年人的购房价值观,以香港来说,香港青年人不会毕业就想买房,会在有一定事业成就后再买房,我觉得大陆青年的购房价值观应该慢慢扭转。
最后我对大陆的经济保障房有一个建议,我觉得地方政府不要售卖经济保障房,经济保障房应该是可供流转的保障房,用于满足低收入的阶层一定时期内的需求,应该建立起合理的退出体系,确保收入达到一定程度的人群将保障房资源再流转出来。
经济观察网:对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作的“两高”报告有何看法?
林龙安:我认为“两高”的工作不断与时俱进、与经济发展相匹配,值得肯定,港区代表对“两高”报告都投了赞成票。
“两高报告”中特别提到了“主动融入国家重大战略实施,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个商界人士,可以看出两院在推动建立“亲清”先行的政商关系上做了很多的工作,包括严查经济领域犯罪、严查民营企业在经营中存在的问题等。
因此,我在建议案中提到,要建立依法高效的职业经理团队。每个企业都是社会的经济组织,这些组织一定要依法、规范、受到国家法律的约束,企业才能做强做大。此外,要依法健全职业经理人管控体系,严查严惩民营企业的职业经理人违规、违法,与央企职业经理人一视同仁,以确保企业的发展和依法纳税。
经济观察网:在优化营商环境这一点上,还有哪些亮点?
林龙安: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提到了“政府要信守承诺,绝不能新官不理旧账”,政府的诚信体系必须建立,类似“新官不理旧账”的事情必须要有法律的约束,为企业打开投诉之门、找到解决之道。作为港区人大代表,我认为可以以异地举报的形式确保这项监督工作的实施。
经济观察网:为什么提出了让香港专才融入粤港澳大湾区这项提案?
林龙安:香港在很多方面是世界领先的,比如说医学上,脑神经、心脏、肝脏移植这些高端技术,包括香港法律界、会计界、金融界、建筑界、设计界等等的人才,这些都是能对大湾区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的,而大湾区的经济发展也需要这些人才。如果把大湾区的“玻璃门”打开,让这些人才有机会能够共享国家发展的成果,将会有助于大湾区成为世界最大的湾区。
经济观察网:在国家战略的逐渐改变中,禹洲地产有什么样的新战略?
林龙安:一个是穿透行业的提升,一个是区域的布局。
我们今年成立了租赁事业部、医养事业部、产融事业部等,提升产业链布局,与国家政策相向而行。禹洲到2020年要实现1200亿元销售额,我们现在还有3000亿元左右的货值。
全国战略布局上,禹洲在东北、华北、华中、大湾区、西南、西北全线布局,特别是在大湾区方面,我们2015年已经全面进入了深圳、珠海、惠州等,我们对大湾区未来的发展是非常看好的。
经济观察网:房企产品的精品化、标准化之间该如何平衡?
林龙安:精品化是现在产品的趋势,不会存在全面复制的标准化产品,未来房地产产品应该会根据区域的不同、需求的不同走向定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