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日人工智能家族中又出现了一名新成员,特斯拉创始人埃隆·马斯克于2月18日发布了旗下xAI的最新大模型Grok 3,自称为“史上最聪明的AI”,当前Grok是完全免费应用的,包含推理模式(Reasoning)和深度搜索模式(DeepSearch)。截止到2月20日,Grok应用超越ChatGPT应用,成为当前最受欢迎的AI工具之一。
Grok这个名字很快引起了科幻文学迷们的注意,这个单词对科幻迷们来说实在是太眼熟,实际上马斯克在介绍grok的时候的确有透露该应用的名字来源取自罗伯特·海因莱因的科幻小说《异乡异客》(Stranger in a Strange Land)。
《异乡异客》这本书在科幻文学史上具有相当特殊而重要的地位,1961年6 月 1 日由 G. P. Putnam's Sons 出版,并在1962年获得了雨果奖。小说主人公瓦伦丁·迈克尔·史密斯在火星长大,在他第一次回到地球时,他感到地球的一切都无比的陌生、荒谬和可笑,瓦伦丁不断地思考地球文明所谓的财富、婚姻、死亡的意义,最终得出结论:地球文明的每一步都错了,他要带着人类以全新的生命形式走向宇宙。
在1960年代,《异乡异客》这本书因过分大胆地揭露地球文明的低级、人类道德的虚伪一度被视作“异端”,作者海因莱对此也早有预感,他最初把《异乡异客》取名为《异教徒》,海因莱直言“我把《异乡异客》藏了十多年,直到我觉得社会已经准备好才出版。”不过在出版后这本书依然掀起了巨大的讨论。
深刻的洞见和大胆的反叛使《异乡异客》成为嬉皮士们的必读书目,改变了整整一代人的思想,这本独特的科幻小说是第一本全球销量千万册的科幻小说,彻底打破了此前科幻文学叫好不叫座的局面,这本书也被美国国会图书馆选入“塑造美国的88本书”,地位比肩《了不起的盖茨比》《丧钟为谁而鸣》,海因莱则被后世评价为“美国现代科幻小说之父”,海因莱是硬科幻的先驱和科幻出版门类的确立者,也是美国科幻作家协会终身大师奖的首位得主。
Grok一词在《异乡异客》中是瓦伦丁从火星带来的词汇,字面意思是“喝”,但更广泛的含义是 “深刻而直观地理解、完全和深刻地理解某事,以至于观察者成为被观察者的一部分”,因为《异乡异客》一书的火爆,这个词被广泛的使用在流行文化当中,成为了 20 世纪 60-70 年代反文化运动的一个标志性词汇,当时的年轻人用 “grok” 来表达他们对事物的深刻理解和独特感悟,以及对传统观念和社会规范的反叛。Grok这个词也与其他科幻影视作品有过有趣的联动,比如在《星际迷航》的粉丝群中有个很知名的口号“我 grok 史波克”,用来表达粉丝们对史波克这个角色深度的理解和认同。90年代末千禧年初计算机进入高速发展,grok进入计算机文化中,程序员们用这个单词表示对某种技术、算法的深度理解和掌握,在部分情景下还有解析、分析的意思,grok一词已被收入权威的英文词典,成为英文语汇中的一个部分。
马斯克将这款全新的AI大模型命名成Grok也能看得出他在人工智能领域巨大的野心,这个天生自带叛逆、反主流色彩的词汇正如马斯克在直播时对grok3的描述:“Grok不仅是理解,是穿透表象直达真理的认知方式。”当前grok3刚刚发布没几天,市面上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升级迭代速度相当快,这个新成员的表现究竟能不能让人满意还需要进一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