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中国农村四十年风云变幻、波澜壮阔的现实巨著
●一首黄土高原两代人悲欢离合、爱恨情仇的人文史诗
●一幅晋西山区流传千百载、风格特异的民情风俗画卷
本书以吕梁山区清泉县垣头乡垣头村为背景,根据垣头村高贺两家两代人辛勤劳动创业的生动传奇故事,通过插队知青“肥田粉”(绰号)张晓鹰与高国庆、贺狗子的爱恨情仇和艰苦创业 ,讲述中国农村四十年来特有的故事,展示时代精神,揭示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劳动实现中国梦的梦想。
这部农村题材的长篇小说,书名也土出了档次。说的是泥土里冒出的话,讲的是土地里藏着的事。于是,我们明白人是怎样被泥土生出来,又是怎样被泥土掩埋掉;肥沃也会长出萎朽,贫瘠也会催生茁壮;烈日可以暴晒出粉腻,细雨也可以淋洒出龟裂。这时,你听到的是人们与黄土打斗的喊吵,时间与旷野交织的呻吟。黄土地的这些辩证,就是《肥田粉》要告诉你的。
山西柳林人。中共党员,柳林县新闻办主任。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吕梁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发表论文50余篇、散文报告文学百余篇,参编国家大型图书2本,主编书籍2套。出版《下柳林》《小北京》《贺昌传》等著作18部,计680余万字。长篇小说《下柳林》获得2013—2015年度“赵树理文学奖”。
深夜的一场瓢泼秋雨下得人心惊,一束闪电倏忽划过天空,照亮了整个垣头村。闪电不时划过窗户,高家大院熟睡中的高国庆翻身坐了起来,一只手按在冰凉的炕楞上,歘地跳在脚底。又一道闪电破窗而入,还在迷糊中的国庆浑身一激灵,向炕楞边蹭去。他定了定神,才感觉到外头下大雨。他摸揣着在炕边找着火柴,呲呲划着。火柴有点潮湿,划到第三根时,火柴才咝地着了。国庆把火柴对准放在前炕边黑瓷灯盏里的棉花捻,点着煤油灯,转身拉开炕窗上的遮玻璃布,透过窗玻璃往外看。豆大的雨点铺天盖地哗哗落下,打在积满水的院子里浮起一串串水泡,落在房顶上、坡道上的雨点溅起一层白蒙蒙的雨雾。国庆慌忙穿了单袄,在后窑掌拿了个装过肥田粉的塑料袋,折成有帽短雨衣戴在头上,一边一只手揪着下角,一边从门口拿了把铁锹,赤着脚快步跑到下院看水口。水口已被柴草堵了一半。他一把揪开柴草,顺手扔到墙外,看到排水顺畅才赶忙跑回了家。
国庆回家掩上门,坐在炕楞上,想起第二天就要娶进门的漂亮媳妇张晓鹰,不觉心中窃喜。听着外面一阵紧似一阵的倾盆大雨,心中焦虑起来:这么大的雨,是不是老天预示着娶亲不顺;晓鹰刚从大队院临时搬到村边王大娘家,黑间半夜怕不怕;土窑里漏水没有;水道通不通;院子里积水多少……搅得他心神不宁。坐了会儿,国庆长出一口气,转念一想,大娘家窑洞虽说是土窑,但还算结实;晓鹰也不算胆子小的人,加上王大娘平时爱好,院子收拾得干净整洁,水道也不会被柴草堵塞,至于说偷偷动了响器,邻村公社马书记家小舅子李二小也动了,马书记碍于小舅子的面子不会怎样。高国庆想来想去,一颗悬着的心也就放下了。
隔壁国庆娘刘丑汝看见院子里有一束亮光,知道是国庆窑里点着了灯,喊了声:“国庆,看看水窖接水了没有,看罢赶紧睡,明的事还多着呢!”
国庆听见娘在喊他,应了声:“欸,妈,知道了。你先睡,我这就看去。”
在这水比粮贵的干山垣上,一场饱雨不仅意味着丰收,也意味着一年有了充足的水吃。国庆披上雨衣,赶忙出门,跑到水窖跟前,水窖进水口不畅,他圪蹴下,揭开进水口巴掌大的片石,雨水顺水眼涌进水窖。国庆转身在圪台上拿了水桶,搬出大盆、水瓮,放在房檐下接水,安放稳当后,三箭两步跑回居舍。
雨下得国庆心烦,但他的脸上仍然充满喜悦。明天地里泥,男女劳力不用上地,他自己也可以有充足的时间操办婚事。国庆笑眯眯地钻入充满汗味的被窝,酣然入睡。
天刚蒙蒙亮,国庆就起来,叠好被褥,放入红油漆木箱,给土脚底洒了水,用去壳硬糜子穗绑扎成的笤帚扫了炕,用扫帚扫了脚底,用湿布细细擦洗了炕楞、锅台、大瓮、箱子,把居舍收拾得干干净净,这才开了门。外边还在沙沙地下着小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