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App突然上线“国内打车服务”,用户搜索“打车”即可跳转至第三方小程序“易企出行”,覆盖实时叫车、预约、接送机等场景,接入曹操、飞嘀、阳光等平台,车型从普通到豪华一应俱全。
然而,这一动作却引发多重争议:
1. 战略意图遭质疑
京东近期动作频频,先推“0佣金外卖”叫板美团,又悄然上线打车服务,被指“以攻为守”拓展高频生活服务,试图将App打造成聚合类平台。但京东负责人回应称,打车服务实为2022年接入的第三方功能,“暂无推广计划”,与此前高调进军外卖的姿态形成反差,外界质疑其究竟是试水新赛道,还是仅维持既有合作?
2. 聚合模式暗藏隐忧
“易企出行”作为第三方平台,虽宣称覆盖超400城、接入百余家网约车资源,但其主体“上海途径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知名度较低,且用户需同意接收商业广告信息,隐私条款引发担忧。此外,京东未公开具体覆盖城市及补贴政策,服务稳定性存疑。
3. 竞争格局面临挑战
京东虽借聚合模式快速切入出行市场,但与高德、滴滴等头部玩家相比,缺乏自有运力,价格仅与经济型快车持平,差异化优势不足。加之网约车行业监管趋严、盈利困难,京东若仅依赖第三方合作,恐难撼动现有格局。
京东究竟是“防御性扩张”巩固流量,还是真有能力在出行领域分一杯羹?用户会否为“聚合型生活服务”买单?隐私让渡与体验不确定性或成最大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