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参加“村超”第三届赛事活动演出。记者 杨文斌 摄
一名苗族女孩在贵州省榕江县忠诚镇“黔农乡市·村超村集”年货节活动中展示民族服饰。记者 杨文斌 摄
自2023年盛夏火爆出圈以来,发源于贵州省黔东南州榕江县的“村超”,不仅是一项活力四射的草根足球赛,更变身为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模式,持续推动乡村振兴。
近年来,榕江县更是主动作为、积极探索,通过扩大参赛村队、在乡村集市举办趣味足球赛等形式,将“村超”流量更好地导入村村寨寨,助力当地乡村振兴工作迈入发展快车道。
创新村演 苗族文化球场吸粉
坐在家中的一张木桌旁,手中握着蘸了蜡油的蜡刀,盯着铺在桌面上的土布,50多岁的潘老拉正在聚精会神地用蜡刀在土布上作画。“春节期间,我还坚持做苗族服饰,为新一年的售卖做准备。”她说。“村超”出圈给村里带来了极大流量,带动了她家蜡染服饰销售的增长。
潘老拉是榕江县兴华水族乡摆贝村的一名绣娘、染娘和织娘。距榕江县城约一个小时车程的摆贝村是一个苗族传统村落,全村有441户、2200余位村民。村里不仅保存有数百栋原始古朴的干栏式吊脚楼,几乎家家户户也保留着苗族人传承下来的制作苗族蜡染服饰和百鸟衣的传统。
摆贝村驻村第一书记罗丽萍介绍,从2023年的第一届“村超”开始,到2025年的第三届,摆贝村每年都组建啦啦队到“村超”球场巡演和助威,“正是通过参与‘村超’,作为传承了神秘苗族文化的摆贝村才广为外界所知,并吸引了大批线上线下的观众关注摆贝、走进摆贝”。
据介绍,2023年以来,前往摆贝村的旅游人数超过了20万人次,为村集体创收40余万元,带动村民增收280余万元。“村集体和村民抓住‘村超’流量,陆续开发了蜡染T恤、围巾等‘村超’非遗产品,得到了不少游客喜爱。”罗丽萍说,摆贝村集体于2023年11月建成并运营了2栋民宿共5间客房,截至目前销售额在4万元左右。正在实施改造的6栋民宿共23间客房,预计将于今年“五一”投入运营。
2024年,潘老拉通过销售苗族蜡染服饰和百鸟衣等产品挣了超12万元,相比“村超”出圈前翻了一番。“所以我必须加紧赶制服饰。”潘老拉说,如今第三届“村超”正在火热举行,相信随着赛事愈发深入精彩、观赛游客不断增多,摆贝村集体和村民的用心准备将会得到更多回报。
扩容村队 更多村寨知名度攀升
“今年是我们村首次组建村队参加比赛,我们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借助村队塑造品牌,将‘村超’流量进一步传递到村里。”站在“村超”球场,来自栽麻镇大利村的村民、大利村足球队助理教练杨波自信满满地说,通过村队赋能,大利村将会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
在杨波看来,“村超”球队从2023年的20支,增长至2024年的62支,再到2025年的108支,彰显的是更多村寨通过“村队”引流的觉醒意识。他说,忠诚村队、口寨村队、党相村队、两汪村队等大批的村队,通过参加“村超”赛事,不仅打响了本村品牌、引来游客,还带火了村里的牛瘪火锅、腌鱼美食、塔石香羊、清白茶等产品,有效推动了各村的发展。
数据显示,自2023年出圈以来,“村超”全平台综合浏览量超900亿次,吸引1669万余人次游客前往观赛,助推榕江实现旅游综合收入约190亿元。2023年榕江全县农产品线上线下销售额6.26亿元;2024年1月至11月完成线上线下农产品销售额6.61亿元,同比增长13.18%。
拥有数百年历史的大利村坐卧在青山绿水间,是被列入中国第一批传统村落名录的侗族村落,全村有300户近1400位村民,寨中有保存完好的数百栋干栏式建筑,村民传承着做刺绣、唱侗歌、跳侗舞等古老习俗。
“村超”出圈后,大利村接到了全国乃至世界的客源,法国青年代表队、英超考察团等到村里体验民族文化,提升了这里的知名度。2024年,大利村接待游客近10万人次,村里的民宿也从约20家增至近50家,见证了“村超”流量变旅客“留量”。
“如今,大利村队通过参与‘村超’赛事,以球为媒,结识了更多的球队朋友和游客朋友,并逐步在互联网打响了村寨知名度。”杨波说,相信伴随赛事的深入进行,大利村还将获得更多游客的知晓和喜爱,更好地将“村超”流量变村里留量,促进全村的乡村振兴。
赋能村集 相关消费不断增长
一边是客商的呐喊,一边是足球赛加油的声音……走进位于忠诚镇忠诚村一号广场旁的热闹集市,一街之隔的一个学校足球场上,一场趣味足球赛正在同步上演。球员们穿着花色球衣,手脚并用地控球,射门,新颖有趣的比赛,引得现场观众开怀大笑、鼓掌叫好。
“群众过来买东西,还可以看足球赛,这个活动确实带动了村里的人气,增加了村里的活力。”来自崇义乡的“90后”吴云面带笑容地说,赶村集和看球赛,是她从未有过的美好体验。
吴云口中的“活动”,指的是榕江县打造的“村超村集”活动。2024年11月以来,为将“村超”流量更好导入各村各寨,榕江人民创造性地将“村超”的核心元素——快乐足球赛、民族文化表演和新媒体传播,引入乡村集市,丰富村民文化生活,带动乡村消费。
总人口38.5万的榕江,辖20个乡镇(街道)、250个行政村(社区)。“村超村集”活动自诞生以来,因其接地气、聚人气的特质,逐步在榕江各乡镇村寨风行。几乎参与了每次活动的显眼包足球队队员杨子惠表示,村集是乡村人文物产汇聚的场所,举办“村超村集”活动,可有效吸引乡村群众,提升乡村活力,促进乡村消费。
从田懂村到空申村,从计埃寨到忠诚村,“村超村集”活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将“村超”流量引入乡村的目标,吸进了不少县外游客和客商。
黔东南州麻江县的客商李世奇,带了价值3万元左右的数百斤香肠、腊肉来到忠诚村的“村超村集”,三天内就卖完了。他说:“我们过来也是想借助‘村超’流量推广自家产品,效果确实不错!”
“村超村集”活动发起人、田懂村驻村干部王炳真介绍,这项活动还主动开设摊位,邀请来自贵阳、遵义、铜仁等贵州各市州的客商,丰富产品种类。“相信随着‘村超村集’活动在更多村寨开展,‘村超’流量将更好地导入村村寨寨,助力榕江的乡村振兴。”他说。
□记者 罗羽
来源: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