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情深共绘民生温暖答卷
——北京通州区与长治上党区深化医疗教育领域合作结硕果
北京通州区与长治上党区,相隔500多公里。因为一次特殊的“牵手”,两地跨越千里奔赴,让百姓情越深、心更近。
北京名医来上党区坐诊,为患者解除病痛;上党区特色农产品搭乘合作的“快车”,走进北京消费者家中……得益于通州区与上党区合作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上党区百姓享受到对口合作带来的成果。
京长对口合作开展以来,上党区牢牢把握机遇,在医疗卫生、教育、乡村振兴等民生领域与北京通州区深度对接,推动更多合作成果惠及民生、促进发展。
家门口有了北京专家诊疗服务。
“不用往北京跑,家门口就能让首都的专家给看病,经济又方便,真好。”近日,78岁的患者刘大爷在上党区人民医院接受前列腺手术后,顺利康复出院。
前不久,因身体不适,刘大爷来到上党区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就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孔广起综合患者病史,与上党区人民医院会诊后,通过手术为患者解除病痛。“我们希望发挥通州‘组团式’医疗专家的技术和经验,在医疗设备、药物引进及药物配备等方面不断完善,让上党百姓在家门口享受到更好的医疗技术服务。”孔广起说。
为推动对口合作走深走实,上党区积极赴京对接,依托通州区优势医疗资源,加快人才队伍培养,不断提升全区医疗卫生水平。根据两区签署对口合作框架协议,上党区组织人员赴通州区参观学习,并就学科建设、培训交流等达成具体意向,上党区人民医院、上党区中医院、上党妇幼保健院分别与通州潞河医院、北京东直门中医院、通州区妇幼保健院签订合作协议,就学科建设、培训交流、专家坐诊等开展深度合作。
一年来,通州区各医院精心开展对口帮扶,组织多批次专家在上党区坐诊,解决了百姓特别是疑难病患者“看知名专家难,看知名专家贵”的难题,让老百姓足不出区就能享受到“国家级医疗服务”。
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不仅要把专家“引进来”强实力,也要让本地医生“走出去”开眼界。今年,上党区人民医院安排心内科、眼科、影像科、化验科4个科室医生分批次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学习;上党区中医院选派医生到北京东直门中医院进修学习;上党区妇幼保健院派出医生到北京通州区妇幼保健院学习进修。
为进一步推进学术经验的继承和创新,加快人才培养步伐,上党区中医院成立“张耀圣名中医工作室”和“王显名中医工作室”,通过师徒关系结对,让北京名医带动本地医院外科、心脑病科、针灸科专业的诊疗水平和科研能力持续提升,推动医院整体医疗水平再上新台阶。
定期选派各领域的知名专家开展义诊交流、教学查房、医疗讲座、学科建设研讨;成立名医工作室,推动医院整体医疗水平不断提升;选派一线优秀医师赴通州区进修学习,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人才队伍……随着上党区与通州区在医疗领域的合作深入,一项项务实举措有效推行,上党区广大群众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民生连民心。除了医疗领域,京长对口合作开展以来,上党区在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教育、乡村振兴等方面深度对接,实现从“握手”到“牵手”再到“携手”,真正惠及民生、促进发展。
在教育领域方面,今年9月,上党区光明小学正式与北京通州区潞苑小学开展线上交流,并于11月组织教师赴京同步开展线下学习交流;上党区实验小学与北京通州区贡院小学等共同创建姊妹校;邀请北京教育专家在上党区开展暑期义务教育新课标专题培训和新入职教师岗前培训……
自2023年起,通州区与上党区积极探索合作模式,在教育领域展开了多维度、深层次的交流互动,通过资源共享、教学共研等形式,实现了优势互补与协同发展,为上党区教育均衡发展注入强劲动力,生动诠释了教育合作的“双向奔赴”。
京长对口合作下,乡村振兴见实效。
不久前,上党区德善棉老粗布正式入驻北京商超。德善棉老粗布负责人王雷波介绍,借助两地政府搭建的对接桥梁,将销售版图拓展至北京等省外核心城市,产品销量随之提升20%,年营业额达100万元,北京市场份额占比达20%左右,品牌影响力与市场竞争力稳步攀升。
这样的合作像一条坚韧纽带,将老区群众的致富憧憬与首都市场的广袤空间紧密相连。依托通州区市场资源富集、商业渠道多元畅通的优势,上党区积极协调对接,为老粗布等特色产品搭建起直通首都市场的高速路,把更多具有本地特色的“土特产”送到北京消费者手上。
不以山海远,携手向未来。今后,上党区将抓好京长对口合作的历史机遇,着眼上党区未来发展战略需求,以更实的举措、更优质的服务,持续拓宽京长对口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强化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产业共创,推动京长对口合作互利共赢,取得丰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