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贸市场连着老百姓的“菜篮子”,其农产品的质量管控水平,不仅关系着城市卫生状况和文明程度,更攸关百姓的食品安全。自2016年5月,被国务院食安办确定为第三批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试点以来,太原市强化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监管,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入手,严防严管严控食品安全风险,全力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2023年全年未发生重特大食品安全事件,保持了食品安全稳中向好形势。
快检把头关
“这个显示屏特别好,蔬菜、水果的检测结果合不合格,一目了然,我们买东西自然更放心。”在九州农副产品批发市场门口,前来买菜的居民赵乡虎对记者说。在他的前方,竖着一块大型显示屏,上面滚动显示着正在检测的蔬菜、水果名称及检测结果。
在市场内,3名身穿白大褂的抽检人员正挨家挨户选取要抽检的蔬菜、水果样品。“每一家店都有一个自己的二维码,进店之后,我们会先扫码,再选取样品。将样品放入密封袋后,再扫密封袋上的二维码,这样一来样品信息就进入实验室信息库了。”抽检人员告诉记者,“市场内的重点蔬菜和水果,我们基本天天都会抽检。”
跟随检测人员回到检测室后,记者看到,整个检测室分为收样区、前处理区、制样区等几个区域。经过一些前置步骤后,检测人员选取样品菜豆、冬枣中最容易堆积农药的部分,粉碎、浓缩后,滴入检验溶液充分混合,再滴到试纸上,然后送入检测机器。“我们现在做的是有机磷和氨基甲酸脂类的检测。有机磷和氨基甲酸脂类农药会对消费者身体健康造成影响。”检测人员告诉记者,“检测完成后,显示屏很快会显示结果。”大约10分钟后,检测结果出来了,菜豆和冬枣的样品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日前,我们在市场监管部门的帮助下,严格按照统一装修形象、统一建设规范、统一检测标准、统一公示结果的要求,对原有的农贸市场检测实验室进行了升级改造,同步规范检测流程、提升检测能力。”九州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工作人员谭江告诉记者,“原先,我们这个实验室只能检测几个项目,经过改造后,群众关心的农残、瘦肉精、食用油酸价和过氧化值、散白酒中的甲醇、豆芽中的4-氯苯氧乙酸钠和6-苄基腺嘌呤等项目都能检测,而且检测时间也大大缩短。”
快检实验室升级改造后,通过电子化采样、智能化检测、检测信息实时上传,消费者可以随时随地查看自己选购的蔬菜、水果等商品是否经过检测,检测是否合格。
智能细管理
太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充分发挥市场监管“工具箱”效能,围绕“菜篮子”安全,全方位提升食品安全现代化监管能力。依托新建“食品安全智慧监管平台”,太原开发推行“智慧农批”系统,督促农批市场积极推进“一户一码”(食品抽检信息公示码)使用落地,实现了食用农产品集中交易市场、大型商超、学校食堂、集中用餐配送单位等农产品快检信息数据录入共享,建立了太原市食品快检信息汇集、分析、发布、监测、预警等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和共享体系,促进了数据赋能、智慧快检、检管结合的现代化食品监管能力提升。
推动食品抽检、食品流通、执法检查等多部门联动,建立快检与监督抽检、执法检查的横向联动机制,以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非法添加非食品物质等重点安全性指标和农批市场快检疑似不合格的食用农产品为重点检测项目,推行“快速检测+监督抽检+执法检查”协同闭环监管模式,大力提高食品安全问题发现率和准确率,力争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食品安全风险。
通过搭建平台,太原建立规范化共用互认检测结果“通行证”。按照食用农产品“来源可溯、质量可控、去向可查”的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太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河西、九州、屯汇、丈子头等7大农批市场实现“食用农产品快速检测报告”一证互认通用机制,7个市场之间食用农产品相互流通,实行监测报告互认通用,减少食用农产品重复检测,实现快速入市,提升了经济效能。
监管一条龙
太原积极统筹日常监管与专项执法力量。在源头上,以批发市场为重点,严查不履行《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职责,不开展食品快检、不公示快检结果、不规范实施快检、出具虚假检测证明等行为。在末端上,督促指导集中统一采购食品的学校及托幼机构、机关单位或企业,在采购食品时向进货单位索取承诺达标合格证或产品质量合格凭证或批发市场开办方出具的农产品快速检测合格证明等证明。对进货查验义务履行不到位的超市、餐饮企业、学校食堂,且在监督抽检中存在农兽药残留超标等情况,太原依法严厉惩处。
太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协调公安等部门设立农批市场工作站点,专人进驻,持续强化监管力度,探索建立检测呈阳性食品的处置流程,强化对问题产品的监管与处置,并建立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协议承诺书制度,压实企业主体责任,以自我承诺的形式,对不合格产品实行自我销毁或者无害化处理,并向属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报告,最大限度防止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