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脂”
“零胆固醇”
“无反式脂肪酸”
看到这些标签,觉得吃着更健康?
然而
事实并非如此!
这些所谓标着“环保”、“健康”、“天然”、“纯素”等的产品,并非如宣称中所说的那样健康。
美国《预防》杂志总结出来的八个最易让人误导的食品标签,你买过几个?
1. “含多种谷物”
市面上很多面包的标签上写着“含多种谷物”,其实“含多种谷物”和“全谷物”是不同的,我们更希望买到“全谷物”的食物。一块面包如果不是由全谷物制成,那么含再多谷物也无济于事,一些杂粮面包,甚至还会含大量油脂和添加糖。
广东省人民医院营养科主任马文君表示,购买时,配料表中“全谷物”应排在首位,且全谷物要占一半以上。同时要少油少糖,不能一味追求口感、颜色,被商家的障眼法所迷惑(有可能小麦粉加焦糖上色,表面装饰些少许麸皮)。目前,我国对全谷物食品尚未做明确规定,建议购买全谷物,自行搭配做成饭、粥、糕点等,实实在在让全谷物上餐桌。
2. “零反式脂肪酸”
美国食药监局提示,一包食品只要每份反式脂肪酸含量低于0.5克,即可在食品标签上标注为“零反式脂肪酸”。世界卫生组织则表示,人们每天不宜食用超过2克反式脂肪酸,以免对心血管造成伤害。
此外,如果你在包装上看到“部分氢化植物油”(即反式脂肪酸的别名),也不宜选购。一般配料表中出现部分氢化脂肪、起酥油、人造奶油、植脂末等字样,含反式脂肪酸的可能性比较大。
3. “零胆固醇”
从前人们一贯认为,从日常饮食上控制胆固醇摄入很重要,不过美国新版《膳食指南》却表示,人的血液中80%的胆固醇来源于肝脏器官,剩下的20%才是食材。所以,人们无需太担心饮食对胆固醇的影响。美国膳食指南中取消胆固醇上限,是针对正常健康人的,富含胆固醇的食物是可以适量吃的。
专家建议,每天肉类摄入不要超一两半,尤其是三高人群,吃肉一定要吃瘦肉。而且,要注意烹调方法,如果确实要解馋,推荐用煮、汆、拌等方式做肉。如煮排骨或肉汤,三高人群可提前煮出来,放凉后把上面油脂撇掉,然后再热透,可减少油脂摄入。
4. “海盐制造”
许多人认为海盐比精制盐更健康。事实上,两者除了钠含量相同外,后者的营养价值似乎更高些,因为精制盐添加了对人体甲状腺有益的碘元素,而海盐则没有。如果你喜欢海盐粗糙的质感可以购买,但不要认为它更健康。盐作为我们的调味品,它只要提供咸味即可,其中的矿物质太少,我们也不期望通过盐来增加矿物质的摄入。
首都保健营养美食学会副秘书长谷传玲表示,对于有疾病的人来说,建议食用高钾低钠盐或普通盐即可。
5. “纯素食喂养”鸡蛋
商家总是试图让人们相信,“纯素食喂养”母鸡下的蛋,比普通鸡蛋更营养健康。事实上,鸡是杂食动物,它们除了吃菜叶等素食之外,还会吃富含蛋白质的小虫等。因此,基本上不可能有“纯素食喂养”的鸡蛋。
而且,据《华盛顿邮报》报道,吃纯素食的母鸡,由于纯素食的食物中营养也不是很全面,鸡经常这样吃的话,鸡的身体内会缺乏一些必需营养素,鸡也更容易生病。
6. “超级水果”
2005年,“超级水果”的概念如龙卷风般从美国市场吹向全球。但是,目前全球的相关机构均未给出一个统一的定义“超级水果是什么”,其本质上是一种营销术语,纯属过度宣传。①
事实上,每一种新鲜食物都营养丰富,也就不存在“超级”一说。每种食物的营养也都不可能达到“全营养”,因此理论上任何食物都不应该被称为“超级食物”。
7. “低脂”糖果
糖果“低脂”,意味着不含其他添加物,为纯糖。本来“低脂”是想说该食物所含热量低,然而,事实上,“低脂”糖果的说法仍然掩盖不了其“高糖”而且高热量的缺点。
浙江省人民医院营养科副主任钱展红指出,低脂食物也有短板,不是任何人都适合。因为脂肪“有好有坏”,比如肥肉中的脂肪就是坏蛋,而鱼类等其中的脂肪就是“好人”,因此不能把所有脂肪都一棒子打死。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也提倡,建议大家饮食应该更全面,例如肉类、鱼和乳制品,还有虽然高脂但健康的食物,包括牛油果,让人们充分认识到:吃脂肪不等于长脂肪。
8. “无麸质”的非谷物食品
越橘、伏特加酒……不知从何时起,这些本来就不含“麸质”的食物也被商家默默地贴上了“无麸质”的标签,其实根本没有这个必要。要知道,只有谷类食物才会含有麸质这种物质。一般来说,我们所说的“麸质”指的就是“面筋蛋白”,它通常只存在于小麦、大麦、黑麦等食物中,而且以小麦中的含量最高,往往吃起来越筋道,面筋蛋白越多。
对于麸质不耐受症患者来说,食用不含麦麸食品非常有益。而对一般人来说,不含麦麸的食品比含麦麸食品的纤维更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