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夏雨过后,一地绿油油的萝卜苗越发水灵。7月15日,在忻州市忻府区北义井乡北湖村地头,赵旭文的这块散落着碎麦秆的萝卜地,四周都是齐刷刷的玉米,显得与众不同。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北义井乡党委书记陈强说,村“两委”换届后,全乡各村支部书记基本上都是种田能手。鉴于此,乡党委因势利导,在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中,提出党支部书记种好示范田,进一步强化基层党组织的团结引领作用。坐落在忻定盆地腹地的北湖村,历史上是有名的种麦大村。身为北湖村的“领头雁”,赵旭文道出了在落实区委、区政府的“千斤粮、万斤菜”决策时,选择冬小麦的缘由。
去年秋分时节,赵旭文在流转来的150亩地里开始试种冬小麦。
“冬小麦被大田玉米取代,就是亩产低劳动强度大。现在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作业,但亩产还是个问号。”赵旭文说,见他播种冬小麦,村里不少人好心劝他,有人试过了,亩产高也就是个七八百斤,准赔。但也有两户村民跟着他一起种上了冬小麦。
其实赵旭文已经算好了账。
种一亩小麦,冬耕60元,种子大约100元,化肥180元,浇地水费、人工费合计约200元,此外还有除草、一喷三防、无人机作业、收割雇工费用,加上每亩地700元的流转成本,总投入一共1350元左右。“只要亩产上了千斤,刨去成本,剩下的钱差不多刚好够下半年第二茬作物的投资。”
事实上,确实如此。
由于第一次试种,最关键的“灌浆水”时机没有把握好,赵旭文虽然每亩少收200多斤,但还是超过了1100斤。跟着他试种的两户村民的新麦子一下来,就被抢购一空。
按照赵旭文的计划,6月底前收完麦子,紧接着再回茬糯玉米和谷子之类。他试种冬小麦初步成功的消息传开后,一位河南萝卜收购商登门拜访,表示种萝卜可以按保底价每斤0.25元收购,还提供播种、田间管理一条龙服务。
种下了萝卜,看着地里苗出齐了,赵旭文才长长舒了一口气。看着一亩一万二穴萝卜,两个多月以后的丰收场景指日可待。刨除成本,一亩萝卜2000元以上的纯利润,稳了。
没当村干部之前,赵旭文就是村里的种粮大户,最多流转了800多亩地种辣椒。到了摘辣椒的时节,200多人在地里摘辣椒,一年工钱支付就将近80万元。
当上北湖村的领头人,赵旭文肩上挑着带领全村致富的重担。
“村里几十年没种过麦子了。大家都习惯了种大田玉米,省心省事,但是收入也很有限。”提起冬小麦收割时的场景,赵旭文满脸自豪。邻村的种粮大户都来了,大伙围在一起合计:加上滴灌,亩产能达到1500斤。于是,你也要跟着种他也要换成冬小麦,赵旭文往回一拢,喜从心底生——当时统计就超过500亩了,加上后来陆陆续续加入的,明年以北湖村为中心的冬小麦种植面积将超过千亩。
“一年两茬,北湖村先行一步,‘千斤粮、万斤菜’变成了现实。”赵旭文说,“咱种示范田,就是替大家试水试错,然后加以改进,在产量上较真硬拼,拼的就是一股劲,就能拼来全村的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