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资源始终是关心下一代思想教育工作最重要、最核心和最精彩的内容。近年来,石楼县关工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挖掘地方红色文化和传统文化资源优势,拓建各具特色的成长教育基地,即: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艰苦创业教育基地、美德教育基地、文化教育基地,采用家庭、学校、社会多方联动,家长、老师、“五老”等多元教育引导,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拓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石楼县是红色资源大县,早在1935年就开始有中国共产党的组织活动,1936年毛主席率领红军东征突破黄河天险,进入石楼县境内,留下了路居地七处、著名的《沁园春·雪》和“晋西会议”的遗址,也留下了许多党的高层组织。通过摸底排查,石楼县关工委先后为“红军东征纪念馆”、留村、张家塔、西卫、罗村等毛主席路居地、革命烈士陵园、李家察红军时期县政府遗址、石楼档案馆等挂牌,确定为青少年红色教育基地。每年组织青少年参观学习,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将“爱我中华”的种子深埋进青少年心中,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拓建艰苦创业教育基地。石楼地处黄河沿岸,虽是个农业大县却山高地陡,土地贫瘠,交通不便,长期以来一直是国定特困县。为了摆脱贫困,石楼人民战天斗地,英勇奋斗,新中国成立几十年来涌现出了许多劳动模范和能工巧匠。石楼县关工委先后在县总工会、县民政局、县妇联、县劳动人事局、龙交乡廉政教育基地薛家垣吕梁英雄梁宝展馆等单位挂牌,确定为全县青少年学英雄学劳模教育基地。聆听身边的英雄和劳模事迹,让青少年从小树立艰苦创业的理念,挺起民族脊梁。
拓建美德教育基地。石楼历史源远流长,更是一块具有优良传统美德的宝地。石楼有“义牒”“仁里”“德义河”“君子”“和合”等许多蕴含中华美德的村名,无不流传着一段段优美的故事,就是在现在民间也有许多美德在传承。为了弘扬传统美德,县关工委每年与县委宣传部发起在全县评选“最美石楼人”活动,评出后,把每个最美石楼人的事迹制成宣传牌,分别悬挂固定在沿街的路灯杆上,供人们学习效仿。几年来,县关工委、县委宣传部和文明办联合先后评选了慈善家郭海龙、孝子孝女张红梅叶玉冰、陈秀珍、黄润能、好丈夫张伟健、好媳妇刘燕红等道德模范和石楼好人,作为全县青少年道德教育模范,对青少年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引导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拓建文化教育基地。石楼是个人文底蕴深厚的地方,千百年来在这块土地上的文人墨客、能工巧匠不甘寂寞,创造了许多绚丽璀璨的地方文化。远的不说,就说当代宋彬父子及许琦的书法、韦玉清的国画、郑燕燕的舞蹈、韩红红、呼毛应的雕塑等都独树一帜、闻名遐迩,尤其宋彬老先生的书法入选毛主席纪念堂,提升了石楼、吕梁的知名度。此外,沙窑村的道情戏、二郎、曹家峪村的郡户剧等也各具特色。为此,县关工委挂牌县文化馆为全县国粹教育基地。每年不定期地召开各类工艺美术展览和专题讲座,召集各学校美术教师和部分爱好的学生参训听讲,用以引导和培养广大青少年的爱好和特长同时激发广大青少年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
关心下一代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而学校是青少年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为了有效开展工作,石楼县关工委结合学生教育实际,制定出台了以“铭记红色革命历史,树立高尚道德情怀”为主题的《德育教育和红色文化进校园活动工作实施方案》,开展校园红色和特色文化教育。并且严格把校园红色和文化建设等纳入学校的目标考核内容,采取定期检查、评价、奖惩的办法,推动了校园红色和文化建设等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全县教育呈现出新气象。
目前,石楼县关心下一代工作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教育,使得石楼各学校争先好学成风,办好事不留名成风,打架斗殴的没了,抽烟喝酒的没了,家长学校一致反映“操心少了”,广大青少年身心更健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