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这句话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第八十一章。无为、不争,是老子对君王的告诫,不与民争利,是道家哲学的重要思想之一。这句话表达了一种哲学观念,即天道和人道都是以利物、利人为出发点,追求和谐共生、平衡发展。
我本一介草民,与圣人相差九万八千里,但是,这并不影响我向圣人学习。"为啥学习“圣人之道”,而不是学“天之道”呢?
因为天道是宇宙间最基本的自然法则,是自然界的本原和规律,是超越人类的力量和智慧。我们人类只有敬仰、崇拜,没有那么大的能量去学。天道利物、利人,不害物、不害人,是因为天道认识到万物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只有和谐共生、平衡发展才能实现自然界的长期稳定和繁荣。圣人之道则强调圣人是以利物、利人为出发点,追求人类社会的和谐共生和平衡发展,是人类自己创造的道德规范和社会制度,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体现。由之,圣人之道还是值得一学,虽然我离圣人还有十万九千里远,但是只有虔心学习,距离会越来越近的。
其实,不管是天之道利而不害,还是圣人之道为而不争"都强调了一个共同点,即都是以利物、利人为出发点,追求和谐共生、平衡发展。这种哲学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中国历史上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我们在现实中,只要深刻领悟其中的真谛,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也会少一些尔虞我诈的不必要的斗争!
不是还有句话叫:“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吗?这句话出自《庄子·山木》。意思是,君子的交往像水一样清淡,不含任何功利之心,他们的交往纯属友谊,长久而亲切。相比之下,小人的交往则像甜酒一样甘甜,但这种关系往往基于相互利用,一旦无法满足彼此的利益需求,就容易断绝关系,甚至于反目为仇。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强调了君子与小人交往的本质区别,即君子之交重在心灵上的契合与尊重,而小人之交则侧重于实际利益。
老子和庄子并称“老庄”(类似孔孟),他们的这两句话异曲同工,道家主张“清静无为”、“顺应天道”、“逍遥齐物”等思想。庄子实际上是继承发展并且阐释老子的思想,带有自己个性的一种解读。
老子出生的年月大约是公元前571年左右,而庄子是公元前369年,前后基本上相差了200年,两人的思想基本契合,而时过境迁,现在已经是二十一世纪,但他们提倡的道法自然、无为而治、与自然和谐相处等,不是我们应该在做人、做事中认真遵循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