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张力、赵洪云教授团队在国际顶级杂志《柳叶刀肿瘤》发表了靶向EGFRxHER3双特异性抗体偶联药物伦康依隆妥单抗(BL-B01D1)治疗晚期实体瘤的I期临床研究结果,BL-B01D1在既往治疗失败的多种实体肿瘤患者中均表现出突破性的疗效。
肿瘤细胞膜蛋白EGFR和HER3都是广泛高表达于多种肿瘤细胞膜表面的蛋白,尤其在肺癌和鼻咽癌等实体肿瘤上,BL-B01D1是全球首个同时针对EGFR和HER3的在研双抗ADC药物。研究情况显示,在既往治疗失败后的EGFR突变型、野生型肺癌和鼻咽癌中,BL-B01D1的客观缓解率(ORR)为同等情况下最高。
张力教授近日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晚期肿瘤的标准治疗有化疗、靶向及免疫治疗,但这些都会面临困境。BL-B01D1为既往多种抗癌药物失败的实体瘤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现在很多药企都在研发ADC药物,单抗ADC已是竞争红海,未来ADC有望“平替”化疗,双抗ADC效果更强。
国产双抗ADC在多种实体瘤中表现出突破性疗效
赵洪云教授在近日的媒体交流会上表示,我国近一半肺癌患者初诊时已为晚期,晚期肺癌五年生存率仅有16%。在治疗方式上,化疗会无差别攻击正常细胞,出现多方面毒性,降低病人生活质量;靶向治疗疗效好,但容易出现耐药,耐药后病人选择治疗手段有限;免疫治疗单药有效率仅有20%,联合治疗后副作用又会增加。
抗体-药物偶联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s, ADC)药物由抗体、连接子和细胞毒性有效载荷组成,可选择性地向表达抗原的肿瘤细胞输送毒性药物,被称为“魔术子弹”。据介绍,BL-B01D1突破了药物研发的瓶颈,首次实现双靶点抗体+连接子+载体毒素的结构设计,可同时结合肿瘤细胞上的EGFR和HER3,由此获得靶向性和抗肿瘤活性两方面的增强。
2021年,张力教授、赵洪云教授带领团队启动了该项目的多中心I期临床研究,评估了BL-B01D1在晚期或转移性实体瘤患者中的安全性和初步治疗效果。
从2021年12月8日至2023年3月13日,研究纳入了195例患者,包括113例非小细胞肺癌,42例鼻咽癌,13例小细胞肺癌,25例头颈部鳞状细胞癌,1例胸腺鳞状细胞癌和1例颌下淋巴上皮样癌。
截至2023年8月17日,在174例可评估疗效的患者中,中位随访时间为6.9个月,其中89例(51%)的患者既往已经接受过3线及以上的抗肿瘤治疗后进展,在60例(34%)患者中观察到了客观缓解(PR)。
客观缓解率是指肿瘤缩小达到一定量并且保持一定时间的病人比例。赵洪云教授表示,在既往治疗失败后的EGFR突变型、野生型肺癌和鼻咽癌中,该药的客观缓解率为同等情况下最高。
具体到EGFR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领域,这次纳入的患者中90%已经对三代EGFR-TKI治疗耐药,且70%的患者既往接受过3线及以上的全身治疗,BL-B01D1的客观缓解率达52.5%,疾病控制率(DCR)达到87.5%。而目前标准治疗的客观缓解率为26.7%~48.1%不等。同时,BL-B01D1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耐受性,为多线治疗后的晚期肿瘤患者提供了治疗新选择。
记者了解到,上述临床结果已刊发于国际顶级杂志《柳叶刀肿瘤》。基于该结果,张力教授团队牵头开展的一项“在EGFR-TKI治疗失败的EGFR敏感突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对比BL-B01D1与含铂化疗(系统一线)的III期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正在进行中。
ADC有望“平替”化疗
ADC兼具靶向药的方向感和化疗的强劲效果,近两年是创新药领域最热门的赛道。随着入局药企不断增加,ADC赛道竞争已然进入白热化。在今年4月举行的2024年美国癌症研究协会年会(AACR)上,中国药企几乎占到年会ADC报告的一大半。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在中国,ADC的市场规模预计由2022年8亿元增长至2030年662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72.8%。
尽管已有多款单抗ADC获批上市和在研,但目前全球尚无针对两个靶点的双抗ADC获批。
在张力教授看来,ADC作用机制可以看作是靶向化疗,传统的化疗,在体内会无差别进行攻击,因此会产生更多的副作用。ADC相当于带着导航去寻找肿瘤,因此更加精准,副作用更少。在未来,ADC很大可能会“平替”化疗。
但他也提到,目前单抗ADC竞争很激烈,很多药企都在开发。双抗ADC的效果更强,且开发难度更大。通常而言,肿瘤很聪明,在体内不会只表达一个抗原,因此双抗可以覆盖更多抗原,起到抑制作用。目前双抗ADC已进到三期临床试验阶段的寥寥无几,中国企业从以前的“并跑”做到了“领跑”。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提供的资料显示,2023年6月,BL-B01D1研究的首次中期分析报道被纳入了美国肿瘤年会ASCO大会口头报告,作为新治疗板块的排名第1的摘要,编号3001,得到了国际同行的普遍关注。2023年10月在欧洲肿瘤大会ESMO上,本研究更新的部分结果同样获得口头报告展示的邀请,在肺癌上有效的抗肿瘤活性数据引发全球关注。今年2月,该研究投稿《柳叶刀肿瘤》的同时,BL-B01D1成功转化,总价值高达84亿美元,创造了国产原研药物海外授权的新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