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和黄河自古以来被视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然而,在这两条生命河流的管理方面,长江的情况似乎比黄河好。虽然长江得到了国内更多的关注,但我认为这很不公平。长江实施了十年禁渔,投入巨资进行整治,生态保护也主要集中在长江。但黄河的管理效果究竟如何?
长江实行十年禁渔,黄河则显得困难重重!
黄河,位于中国北部的大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达752443平方公里,是世界长河之一,也是中国的第二长河。
其实,黄河多年前也开始了禁渔措施,但仅限于每年4月1日至6月30日,目的是为了鱼类繁殖。然而,这短短的两个月又能起到多大的效果呢?对于黄河的渔业资源和水体环境的恢复,实在是力不从心。
黄河的渔业资源日益严峻!
相较于长江,黄河的水利和渔业资源差距甚远。在科技进步前,黄河的渔业资源还算丰富,但现状可谓惨不忍睹。建国初期,单艘渔船的月捕获量最高可达1000斤,而现在几乎无所获。数据显示,50年代黄河河南段的黄河鲤年捕获量超过15万公斤,价格低廉,周边居民食用并非奢侈之事。如今的黄河鲤,价格已高达难以承受。
实际上,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更多是因为发展的需求。黄河两岸的造纸厂、冶炼厂、化工厂相继建立,排放的工业废水多数未经处理直接排入黄河及其支流。此外,大坝和水利发电站的建设,如黄河源水电站、公伯峡水电站等,特别是60年代建立的东平湖水闸,80年代进行了加固和设备升级。这些水利设施虽然对防洪有重要作用,但对生态资源的破坏和鱼类洄游造成了不可逆转的影响,逐渐导致了渔业资源的枯竭。
1982年至1999年间,黄河共发生21次断流,其中1997年的断流持续了226天。频繁的断流对黄河渔业资源是致命打击。除了水利和污染问题外,黄河两岸以捕鱼为生的渔民数量庞大,他们为了高利润使用电网和迷魂阵等高强度捕鱼方法,直接导致鱼类种群灭绝。
最终,黄河流域只占全国2%的水资源,却承担了7%的化学需氧量和6%的废污水排放。同时,渔业资源急剧减少和鱼类数量锐减,已成为不可改变的事实。80年代初,黄河水系曾有191种鱼类,而现在几乎减少了近一半。
尤其是本土鱼种,如北方铜鱼、黄河鳗鲡等珍贵鱼种已基本灭绝,刀鱼、黄河鲤、雅罗鱼也日益稀少。如此严重的渔业资源破坏,黄河的管理显然迫在眉睫。
黄河的管理能否效仿长江?
若想将长江的管理模式应用于黄河,实际上并不容易。与长江相比,黄河流域地形更为复杂,而且黄河更靠近西北,流域经过许多人迹罕至的地方。这些地方容易遭到偷渔者的侵扰,即使是白天不出,夜晚也需巡逻。若真要安排人员24小时巡逻,所需的时间和精力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而长江不同,其流域内几乎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城市,这为执法巡逻提供了便利。同样的,多边辅助巡逻在一定程度上也能缓解很多压力。
像长江那样选择十年禁渔,对黄河或国内的渔业资源而言,其实也不太相关。毕竟全国渔业产值中,黄河的渔获产量与30年前相比,现在仅为当时的20%。最新数据显示,黄河的年产量仅为6.5万吨,仅占全国总产量6500万吨的千分之一,所以在影响不大的情况下,实施十年禁渔的效用和意义都不大。
此外,长江的捕鱼产业远大于黄河,长江的鱼类资源也比黄河丰富两到三倍。长江流域的渔民也远多于黄河,依赖捕鱼为生。因此,十年禁渔和政府补贴虽适用于长江,却未必适用于黄河。最终,让黄河效仿长江,希望不大。
根据相关规划,到2030年,黄河水域将实现全线通航,届时将有多种高吨位货轮出现,如300吨、500吨的货轮,同时大小船运输、通航的效率也将大幅提升,带来的经济效益也将远超现在。因此,往来频繁的货轮对鱼群的交配、繁衍而带来的影响也将更为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