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世界500强公司日本制钢又成为焦点,不是因为取得了多大的业绩,而是因为造假!这家1905年成立,日本排名第三的钢铁企业,过去几年来在多个产品上篡改技术数据,人为粉饰产品的强度,目前已经影响到多达500家的世界级客户,其中包括波音、通用,这些企业的终端用户更是深入千家万户。可见日本制钢这家公司,这次放的不是炸弹,而是核弹。
现在漫天的舆论都在讨论日本制造神话的没落,我倒没这么兴奋。因为如果翻看过去近二十年发生在世界500强公司身上的“造假门”事件,就知道每一次舆论的兴奋,之前都伴随着社会上受牵连企业和消费者的痛苦,之后都伴随着百年历史的世界级公司付出惨痛代价,甚至直接崩溃。所以,无论从企业、消费者、员工、社会的任何一方来看,“造假门”带来的都只有伤害,哪里来的快感呢?
问题是,何处产生这么此起彼伏的世界级造假事件?这些百年企业按说管理相当规范,怎么就能出现这样的丑闻?面临这样的惨痛教训,能不能有点儿办法解决一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的主题。
一、21世纪以来的世界500强“造假门”
跨世纪的钟声刚刚过去17年,由于造假这一问题,先后出事的世界500强公司就不少了。我跟大家一起简单回顾几个例子。知名企业造假,大致有三个方面,第一是产品造假,通过在产品质量、宣传等方面的虚假工作让自己卖的更多点儿;第二是财务造假,通过虚构或者欺骗等办法改善财务数据,让自己股价更高点儿;第三是安全造假,人为降低安全级别,减低风险控制,让自己产出更多点儿。在这三个方面,历史的教训不少。
先说说产品造假。现在神户制钢上了头条,几个月前的大众尾气造假事件,很多人都忘了。这个“尾气门”事件始于2015年9月,美国环保署查出大众涉嫌在58万辆汽车中安装一种可用于尾气测试作弊的软件,允许车辆污染物排放量超过法定标准的40倍以上,隐瞒了真实排放情况。大众集团从最初否认到后来彻底认罪,品牌可信度一路下跌,同时面临世界各地消费者的诉讼、全球性召回和巨额赔偿,处置成本高达数百亿美元。
再说说财务造假。21世纪刚来的时候,有家美国知名能源企业安然集团就因为财务数据系统造假,导致快速破产,并且引发了审计公司安达信倒闭。这个事件堪称是跨世纪的财务造假丑闻,不过没过几年,在世界500强当中财务造假又接二连三,从意大利帕玛拉特,到美国保险巨头AIG,到日本三洋,到印度萨蒂扬,到奥林巴斯,到英国连锁TESCO,都在财务造假中各显其能。最近一个重要的财务造假风波发生在日本东芝公司,这家中国家喻户晓的企业,在2015年被发现连续7年造假、至少涉及4大业务部门、3任社长参与其中,虚报利润高达1562亿日元,成为日本企业财务造假又一高峰。
我们再来看500强公司的安全作假。安全作假与其他两项不同,只有在公司出现重大安全事故时才会暴露出来,所以隐藏更深,但危机更大。2010年的世界,都被石油行业的911事件震惊,那就是英国BP石油公司在墨西哥湾的海上油田爆炸和漏油事件。当时,有319万桶原油泄漏,1500公里海难受到污染,至少2500平方公里海水被石油覆盖,大量海洋动植物死亡,造成了石油工业史上一次生态灾难。BP公司为此付出沉痛代价,处理事故用了80亿美元,并且向当地政府和居民赔偿200多亿美元,接受美国罚款208亿美元。在此影响下,这家世界石油巨头伤痕累累,一路走向没落,至今没有恢复元气。
二、“面子、票子、位子”:名企造假的三重驱动力
前者刚刚倒下,后者应接不暇,17年的时间不长,通过作假享受一时,却耽误一世的世界500强企业却有“两打”这么多。是什么样的魔力能让这些对外盛名远扬的国际巨头掉进这个陷阱呢?
人性有时是一个很有规律的事情,有时又是一个难以把握的事情。大家都能理解,如果让一个企业负责人争取更大的业绩,积极的工作,需要激励,需要奖金,如果让一个企业负责人去违法,去作弊,需要更大的激励,因为违法作弊会有更大的成本。只有当获得的激励超过心理预期的违法成本时,这种激励才会推动企业负责人去动动违法的心思。这是作假人性中的理性部分。
但是当我们仔细分析这些大企业的作假行为时,以上这种解释并不能完全成立,有很多的作假行为,一开始可能是受到了某种激励,但是后来就逐渐变成了企业的一种习惯,一种视而不见的惯例,人们心里的风险意识、红线意识就慢慢没有了,时间一长,就不自觉成为造假工程的一个组成部分。
理性的和非理性的人性纠缠在一起,形成了这一企业后悔莫及的作假行为。那么,从利益驱动这一个简单的出发点来说,是什么推动企业负责人员走进黑暗的?我看有三点,分别是:面子、票子和位子。
面子排在第一位,而不是二三,这和世界500强大企业相关。这些全球领先企业,品牌和名声的影响都要延续几十年或者上百年,这些无形的资产,在顺境时会是巨大的利益,给企业带来高额利润,但在特殊时期,稍有风吹草动,这些名声就会形成巨大的扩音器,让市场的风险成十倍和百倍放大。
这个影响,500强企业的高管们心知肚明,所以,有很多造假案例,一开始可能并不是一个系统性的、长期的事件,但由于担心市场和公众的影响,却有意采用掩饰的方法,抱着侥幸的心理来处理,最后的结果是越保护问题积累越大,最后不可收拾,这次大众尾气事件,最初大众公司就是采用掩饰策略,结果适得其反。所以,500强企业的面子问题,是一个必须面对的两难选择。
票子排第二位。票子就是经济利益,这是很多公司马失前蹄的基本原因。很多财务造假案,都是在公司经营面临一定外部压力的情况发生的。回忆当年的安然,从首席执行官和首席财务官开始,有目的、有系统的进行数年的财务信息造假,基本目的就是保持公司较高的盈利能力,进而不断提高公司股票价格,让自己手里的股票期权升值。这次日本制钢事件,公司高管要通过产品质量造假保持竞争力,提高市场占有份额,进而保证公司和个人获得收益,这个目的也十分清楚。
位子排在第三位。如果从公司的层面决策,面子是最重要的,但如果从公司高管决策者个人的角度考虑,不断走进作假黑洞,可能考虑自己的位置和风险过多是一个重要问题。2015年东芝集团的假账曝光,有分析人士认为其中一部分因素是三任东芝的社长相互较劲,相互比拼利润造成的。仔细分析任何一家公司的作假案例,就都能发现高管人员个人顾虑产生的决策痕迹。
当然,面子、票子、位子三个驱动因素,通常是综合起到作假过程中的推动作用,当然也很可能是假借公司的名义来满足个人的愿望。
三、“造假门”的防范可能吗?
当我们知道造假门的危害,造假的驱动力,那么下一个问题将是能不能有什么方法来防范直至消灭这种行为?遗憾的是,我们看到的彻底解决可能性是不大的。
每一次造假门,都是用不太常见的方式被揭露出来的。有来自于一个不相干机构的报告,有来自于一篇社会经济报道,有来自于投资者的质疑,有直接的重大安全事故爆发。一旦有一个点有所揭示,会有大量的外部人士加入进来,最终盖子越来越大,导致企业不得不承认。本次日本制钢事件,公司的承认速度还算比较快,但愿还能挽回影响。
这就是此类事件的特点,一个内部发酵的作假,只有通过外部的发现才能最终得到揭示。这也就是说,那些没有被发现的大企业作假行为,可能还有不少,只不过社会大众还不知道而已。
面对如此多的造假问题,有哪些手段可以防范其发生?我想目前社会能够给出的方法已经足够多了:
首先是外部监督。如果没有这个有力工具,我们知道的作假丑闻还没这么多,所以外部监督是一个好的方法。来自政府部门的外部监督、资本市场的外部监督、新闻舆论的外部监督,都是直接有效的渠道。现在要做的就是,让这些外部监督更加有效。
其次是管理透明。上市公司之所以更加规范可持续,是因为通过各种信息披露,使这家公司能够透明的运行和管理,这是减少所谓黑箱操作的最好方法。
第三是内部审计。按照现在遍及全世界的规定,所有的大公司都要建立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在此之中,开展行之有效的内部审计功能是重要的部分。通过这种内部吹哨人的建立,尽可能防止作假土壤的产生。
但是,所有已经有的,或者会新出现的方法,能不能彻底消灭大企业作假?我的答案是很难。
世界500强公司未来仍然会给社会贡献新的作假事件,源于这个世界的复杂性和不可预知性。在一个不断演进的动态环境中,现在所有的方法和系统都难以完全应对新的问题,所以出错的概率一定存在。
世界500强公司的作假事件,还将源于这些组织的生命周期特点。虽然都是百年基业、全球公司,但正因为一家公司生存的时间越长,在生命周期中遭受的挑战就越大,所以,在不断克服成长惰性、成长衰退的迁移过程里,出错概率也更高。
世界500强公司的作假事件,还将源于复杂的人性。仔细分析过去发生的作假丑闻,在一开始并不如结果那样血淋淋,决策者都是在一种两难、或者多难的选择中,稍微抱着一点侥幸,最终按下错误的按键。所以,复杂的决策结果难以预料,推动决策的复杂心理环境我们也无法全部控制。
好的,我们在这个可能没法彻底解决的问题上讨论太久了,正如同我们关注企业长寿,也可能没有答案一样。但是,我们关注世界500强企业的 “造假门”,是希望在这些企业成长过程中,能够正视企业做大后的这些新悬崖,并认真进行准备。
知本咨询总顾问杨杜教授曾经用“三段九做”来整体分析企业成长的阶段,第一段是做大、做快、做多;第二段是做优、做强、做新;第三段是做局、做人和做久。那么,世界500强公司显然已经度过了第一段,一直在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成长,其中如何“做人”,如何做一个社会好公民,便是我们通过“造假门”事件所要探寻的答案。
企业“做人”不易,大家好好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