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一个个水火箭、模型火箭依次腾空,汾阳市北门小学偌大的操场瞬间变装成魅力无限的科技乐园。一次次情不自禁地欢呼雀跃,一声声被科技点燃的激情呐喊,无不体现了同学们对科技体验的热情和兴奋。
2023年5月,教育部等18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强调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事实上,汾阳市中小学近年来逐步开展科学教育的探索。那么,汾阳中小学科学教育现状如何?成效又如何?把科技教育作为“五育”融合的抓手,汾阳拿出了哪些实招。
“很多地区的青少年科学教育仍然以学校为主,中小学生在科学知识学习方面普遍表现良好,但不少学生的科学高阶思维薄弱且学习兴趣不足。”西河小学校长任兴国说,“科学教育不能停留在知识学习层面,更要延伸到科学兴趣、科学精神、科学思维的培育上。”
那么,“科技教育”究竟该如何延伸至小学?汾阳市西河小学打了个样。
自2020年被列为全省唯一的“科教融合”工作试点以来,西河小学便将科学教育贯穿于青少年教育全过程,用科教融合这把“钥匙”为学生打开探索科学世界的大门。去年,为进一步确保“双减”政策落细落实,提升教育内涵实效,提高学生核心素养,该校成立了“TAP”教育中心(“T”指technology科技,“A”指art艺术,“P”指physical education体育),利用课后延时服务时间从校级校本课程和班级校本课程两大方面开展活动。校级校本课程分为科技、艺术、体育三大类,共有32个课程,有1200余人次参与,丰富多彩的“TAP”教育课程力争做到班班有项目、人人有技能,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引向深入。
该校还紧跟时代步伐,先后走出去取经,学习先进经验,开设乐高、编程和快乐魔方等课程,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并应邀参加2021赛季全球青少年人工智能竞赛,战况喜人,获得了在场评委的一致好评。
电路设计、三维建模、编写程序、组装调试……8名来自西河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在学校操场分别展示各类科技社团的学习成果。“三维建模以知识、技能、思维、艺术、创新为发展目标,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建筑模型基本的设计制作方法、技巧,提高对建筑模型的设计能力、制作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一旁三维建模的老师介绍到。
任兴国说,“学校的科技社团课几乎涉及到了你能想到的跟兴趣有关的各种内容,其中,无人机课程最受欢迎。随之带来的一个明显现象是:越来越多的小学生开始热衷于科技研究。”
科学教育之火,不止在西河小学。以科学力量推动教学改革深度发展,以素质教育综合培养促进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是汾阳市实验小学的鲜明特色之一,也是汾阳市推动“五育”融合的缩影。操场上,孩子们为自制水火箭成功升空欢呼雀跃。水火箭制作指导老师表示,“作为一名小学科学老师,自己经常带着孩子们做一些有趣的科学实验,帮助孩子们了解更大的世界。”张老师接着说道,“开设无人机社团以后,涌现了很多‘小小科学家’。课程覆盖面也在不断拓展,新增的编程等都是大家现在最感兴趣的,不仅激发同学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获得知识,还能促进课内研究。”
2023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的讲话中强调“要切实推进科教融汇,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播撒科学种子,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
那么,如何做实学校科学教育,培育热爱科学的青少年?北门小学校长王天斌也有自己的一套策略。该校积极响应号召,开设了人工智能编程课程,还常态化举行“童趣科学狂欢周”系列活动。用科学的理念严谨的态度、创新的思维,培养有幸福感的北小学子。并组织带领学生参加多项国家级、省级科创方面的竞赛,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五育”融合着重于实践方式,致力于学科贯通:单学科教学目标融五育、跨学科教学路径融五育,是方法、过程。打破“加法式”思维习惯,通过学科内、学科间的融合,进行“五育”融合,实现“五育”并举的育人目标。而在劳动教育中实施科学教育,如今在汾阳市已不是新鲜事。
近年来,科技进校园科普教育活动不断深入实验小学,邀请科学家、科技工作者为学生进行科普演讲,弥补科学师资不足的难题。例如,实验小学学子们走进山西省农科所研学基地开展实践活动,在研学基地里深度体验农作物栽培的知识和现代化育种技术,将科学、劳动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链条、全方位、全过程;在汾阳市气象局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学子们进入气象服务中心、气象研究中心、信息中心,认识各种气象图标,了解卫星云图,近距离体验天气预报播报。
“学校实验条件有限,我们通过与多部门和多单位联动,整合各种资源,向学生提供多种学习科学知识的机会。”南门小学校长武迎燕说。这也是南门小学探索融合育人新模式的有效探索,将劳动教育与科学实验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劳动习惯,养成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品质,同时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把课堂中的“死教材”转化为生活中的“活景观”,让活动真正成为教书育人的载体。不仅有利于培养孩子们科学精神,提高创造性劳动能力,而且助力“五育”融合发展,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汾阳市各学校在“双减”政策下,一以贯之地做好科学教育“加法”,进一步推动“五育”融合,在高质量办学中深耕,在高品质发展中厚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