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里山河,源远流长。
鸾翔凤集,群星闪耀。
他们的出现,对中华文化的塑造、历史进程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三晋大地上,他们的故事历久弥新。走进山西名人故里,探寻历史人文印记。今天为您讲述的是——关汉卿的故里,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
关汉卿的河东印记
只要略微有点历史和文化知识,都应该知晓元代伟大戏剧家关汉卿的大名。他创作的戏剧《窦娥冤》广为流传,至今还在中华戏剧大观园里久演不衰,可说是达到了妇孺皆知的深远影响。
关汉卿出生在战争频仍、社会动荡的金朝末年。元朝建立后,他基本从事的职业是戏剧创作。因其创作成就和影响甚大,比他迟一些的另一位戏剧家钟嗣成编著《录鬼簿》时,特别把他列在了首位,并记载:“关汉卿,太医院尹。”但后世史家考证,无论金朝还是元朝,都没有“太医院尹”这个官名,因而学界认定关汉卿不仅出身“医户”,而且他本人也是一位医术较高且具有从业资质的医生。正是有着这样的家庭背景,关汉卿的生活条件比一般百姓较为优越一些,接受的文化教育也相对高一些。这也为他后来弃医从文,长期活跃于勾栏瓦肆,并沉湎于戏剧创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首先,无需争论的是关汉卿生活于元朝,大约在世80年左右。且这一时期,其祖籍所在地行政名称为“解州”,也就是我们所论证的运城市。世人都知元曲四大家之首关汉卿是运城人,却不知其就是临猗县关原头村人。
关原头村原建有关氏家庙。根据遗存的关氏家庙碑和重修关帝家庙碑记,关氏家庙始建于清代顺治年间,重修于民国二十年。有村民还记得家庙规模较大,十分壮观,中轴线由南向北建有戏台、山门、牌坊、献殿、大殿,东西两侧各建有厢房。可惜的是,1958年因建设食堂,正殿被拆毁,仅留下了献殿。2014年,关氏宗亲将旧存的献殿重新修缮,更名为关帝庙。
2011年,关原头村的关姓人在参与运城市关氏宗亲会整理编辑全市的关氏族谱时,从关原头村保存的清代《关氏家谱》中,明确记有关汉卿是关原关氏先祖关直的曾孙。同时,通过研究关汉卿现存的十八出剧作,发现其中许多道白语都使用了临猗、关原头村一带的方言俗语,如《窦娥冤》中用的“蛐蜒”“熬煎”“尧婆”等词语都是关原头村一带的方言。通过对解州古今隶属区域变化的考证,发现今盐湖区解州镇在东汉时尚属猗氏县地,据此,关汉卿是关原头人毫无争议。
现在临猗县已经建设了关汉卿大剧院,是目前运城市规模最大、标准最高、设施设备最先进的大剧院。关原头村也计划充分利用关汉卿的历史文化遗存,依托关汉卿大剧院,关汉卿文化馆,以及涑水公园,打造关汉卿故里品牌,以文化注活力,以文旅助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