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广大职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立足本职、爱岗敬业、刻苦钻研、勤奋工作、涌现出一大批具有工艺专长、技能高超、本领过硬的新时代高素质技能人才,为推动我市高质量高速度高水平转型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市总工会开展了第二届“高平工匠”选树活动,经个人自荐、基层推荐、资格预审、实地考察、廉政审核、市总工会主席办公会议研究、公示,最终选树产生了10名“高平工匠”。
穿针、引线、刺绣,这样的动作陪伴了她无数个日夜;手指关节的变形和指尖的裂缝,烙印着道不完的艰辛;走过20多年的刺绣岁月,普通的线与布,在一上一下间被“唤醒”,经过她的巧手赋予灵魂和生命。从最初向全国供应刺绣产品的“订单式”到如今以研究为主的“创作式”,她始终坚守对刺绣的痴迷之心、热爱之心,以高平绣活独特的表现方式展现中华民族灿烂的人文历史文化。她就是赵翠林。
眼前这个沉浸地融入在自己刺绣创作当中的人就是赵翠林。一个绣架、一根压杆、几捆绣线就是她的全部。细细的绣针,带着各色的丝线,在缎面上下穿插,轻巧的技法,犹如优雅的舞蹈。在她的手中,一件件流淌着古老传统技艺的作品惟妙惟肖,多姿的花鸟、活泼的金鱼、俊俏的人物、壮丽的山川,让人惊奇。
“高平绣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赵翠林介绍,高平刺绣属于北方硬质绣,它不同于其他地方的特点就是立体绣法,颜色上多采用颜色比较浓烈的表现形式。高平绣活主要是实用品,所以它的针法比较结实、耐磨。
刺绣是赵翠林的生活方式,也是她一生不懈的追求。今年41岁的赵翠林是土生土长的高平人,受父母的影响,她从小就对刺绣格外钟情。2018年,在高平绣活领域小有建树的赵翠林决定将我国保存面积最大的宋代寺观壁画——开化寺宋代彩绘壁画进行刺绣再创作。但由于年代久远,壁画上许多地方线条模糊,部分区域褪色严重,想要把它完整地绣出来,对赵翠林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现在我们绣了两年多了,因为它的难度比较大,所以绣起来非常困难,但是要力求它的完整性,一定要达到它原来金碧辉煌的那种效果,所以我们在颜色上比较讲究,请教了许多专家,力求它的颜色和原来的颜色基本上一致,线条也不能模糊不清,我们要补充完整,还有针法上面采取了高平绣活独有的几十种针法,我们要用不同的针法来表现它的画面,一定要让这幅作品绣完以后,达到代表作的高度。”
讲究的佛像,渔翁、织女、官吏等各色人物及亭台楼阁等各种建筑,细节繁多,为此,赵翠林只能边研究边创作,除了请教专家、翻阅书籍文献,还时常和团队的绣娘一起讨论用色、针法等。
赵翠林说:“我从小就喜欢刺绣,所以我一定要坚持下去,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我都不会放弃,只要我认定的路,一定会把它走下去,走出自己人生的精彩。”
认定的路就不会回头,直到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正是凭着这股韧劲,多年来,赵翠林不仅熟练掌握了高平绣活的关键性工艺技术和各种绣法针法,形成了自己的技艺特点和独特风格,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还多次参加国内外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并获奖无数。
独木不成林,单丝难成线。绣娘的成长是枯燥乏味的,虽然现在有6个绣娘常年跟随赵翠林进行高平绣活的创作,但她依然面临着传承人青黄不接的难题。
谈到“高平绣活”的传承与发展,赵翠林说:“我做刺绣已经有20多年了,在这么多年当中,我觉得最难的就是传承的问题,现在年轻人几乎都不愿意学习这个,因为坐不下来,但是这么好的手艺不能让它失传,所以我要尽最大的努力,把高平绣活好好地传承下去,希望能让更多爱好手工刺绣的人群参与进来,把高平绣活好好地发扬、发展。”(毕宵妹 张雪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