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火爆的电影《周处除三害》,截至3月12日0时,影片《周处除三害》票房突破4亿。
《周处除三害》海报 图源:文博山西 而这部影片就是借用这个典故而进行现代化改编。讲述通缉犯陈桂林以为自己生命将尽,于是决心除掉通缉榜上前两大罪犯,并借此“扬名”的故事。 历史上的“周处除三害”究竟是怎么样的呢?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吧~ 周处除三害,讲的是三国时期东吴一个叫周处的痞子,伏虎降龙,拜将封侯的励志故事。
周处除三害出自《晋书·周处传》和《世说新语》,明朝人改编为《蛟虎记》传奇,目前京剧中仍保留有《除三害》剧目。 周处(242-297),字子隐,义兴(江苏宜兴)阳羡人。其祖父周宾为三国东吴咨议参军,后转广平太守。父周鲂为东吴名将,任鄱阳太守,赐爵关内侯。 图源:南京发布 周处父亲早逝,母亲过于溺爱他,周处年少时身材魁梧,体力过人,武艺高强。好驰骋田猎,不修细行,纵情肆欲,横行乡里。有一年丰收,周处问乡里的人说:“如今四时谐调,又是丰收之年,而人们却不欢喜,这是为什么?”那人叹气说:“三害没有除掉,哪里会有什么快乐。”周处问:“三害是什么?”那人直白地回答说:“南山的白额虎,长桥的蛟龙,再加上你,就是三害了。” 图源:南京发布 于是,周处进山搜寻老虎,把老虎射死,又跳进河里,与蚁龙搏斗,经三日三夜,在水中追逐数十里,终于斩杀孽蛟。村里的人们见周处长时间还没有回来,以为他被蛟龙吃掉了,高兴地敲锣打鼓,庆祝了起来。 没想到周处兴高采烈地回来了,听到百姓们说除掉了三害,正高兴地庆祝,才明白自己还是被人们如此厌恶。 周处感到很惭愧,他决心也改邪归正,除掉自己这最后“一害”。所以周处发愤图强,拜文学家陆云(陆逊的孙子)为师,终于才兼文武,得到朝廷的重用。 宜兴市内的周处塑像 图源:文博山西 280年,东吴孙皓向西晋大军投降,东吴彻底灭亡。之后,西晋将领王浑在建业宫摆酒设宴,招待东吴的大臣。期间,王浑带有嘲讽的口吻说道:“诸君亡国之余,得无戚乎?” 周处当场怼道:“汉末分崩,三国鼎立,魏灭于前,吴亡于后,亡国之戚,岂惟一人!” 王浑面有惭色,默然不语。 后来,周处迁居到了洛阳,逐渐得到了提升,官拜新平太守。之后,周处转任广汉太守,在很短的时间内,解决了多年积压的陈年旧案。 后来周处被封为御史中丞,他刚正不阿,不畏权贵。梁王司马肜触犯法律,“处深文案之”,结果得罪了司马肜,而司马肜是司马懿的第八子。 由于周处刚正不阿,得罪了许多朝臣,因此遭到了排挤。297年,氐人齐万年造反,朝臣们都说:“处,吴之名将子也,忠烈果毅。”于是周处“隶夏侯骏西征”。 伏波将军孙秀知道周处将要遭到不测,就劝说他以老母为由,不要出征。但遭到了周处的拒绝,他说道:“忠孝之道,安得两全!既辞亲事君,父母复安得而子乎?今日是我死所也。” 之后,梁王司马肜担任征西大将军、都督关中诸军事。周处知道司马肜肯定会陷害自己。当时叛军有七万人,可是周处却被司马肜逼迫,“以五千兵击之”。 当时,周处的士兵还没有了粮草,但是司马肜却故意不救援。周处拒绝撤退,于297年春于六陌(今陕西乾县)战死沙场,死后追赠平西将军,赐封孝侯。 周处之父周鲂墓出土青釉神兽尊,高27.9厘米,口径13.2厘米,南京博物院藏 图源:文博山西 周村镇原名长桥镇,位于晋豫陕三省要冲,西接阳城,北邻沁水,素有“行山重镇”“泽州西大门”之美誉,自古商贾云集,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据传说,西晋时平西将军周处平叛战殁葬于此,后改名为周村镇。 图源:晋城关注畅缘 周处墓位于周村古镇西。西晋时期由于“八王之乱”,引起“五胡乱华”,周处于公元296年奉命率五千兵马西上平叛,在既无援军又无后勤供应的情况下,苦战将近一年,终因寡不敌众在公元297年阵亡。 传说,周处战死后,将士及周村百姓将他葬于村西。后西晋惠帝追赠他为“平西将军”,当时高都郡赐地修茔。东晋元帝时代追谥周处为“孝侯”,并赐地。拨银重修晋周处墓和晋孝侯祠堂。为了纪念周处,周村便将原来的村名“长桥村”更名为“周村”。周处的茔冢及祠堂已不复存在,只有这一块一千七百多年的石碑,还能见证当年的历史,是晋城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图源:锦溪苑 虽然周村的墓只是衣冠冢,但周处情系苍生的忠勇却从碑文上流淌出来,流进了周村一代又一代人的血液之中。
图文来源:文博山西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