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从强力借助风险资本自建物流到2016年度实现财务盈利,只用了短短十余载。但在盈利的背后,企业内部的管理难度也对其管理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内部活动逐渐指向了员工的腐败行为。去年“双十一”来临之际,京东一口气对外宣布查处了10起内部腐败事件,首次将反腐公开化,就足以说明其惩治腐败的决心。尤其近两年,京东对内部腐败的频频出击也越来越深入人心。
一、势之所向,不得不反
过去一年,互联网企业遭遇了资本寒冬,整个电商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京东的业绩依然稳中有涨。自身地位是保住了,但内部风气好像不太对了。京东出现反腐行为,说明企业内部已经有了不同程度的腐败。
1.内部治理显疲弱
京东于2004年正式进军电子商务领域,2007年开始大量烧钱打造物流体系,利用自营模式形成了独有的竞争优势。但其制度建设显然脱了后腿,滋生了不少“灰色腐败”。
2016年的京东在投融资方面有两个大动作。4月,京东宣布入股全国最大的众包物流平台“达达”,发力商超建设。6月,又收购了沃尔玛旗下的1号店,布局线上线下深度融合。随着业务线越来越长,大量基层销售、运营人员与平台商户钻企业规则的空子进行私下交易,常见于采销、招投标环节的以权谋私行为。而基层管理者为了光鲜的业绩,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直接导致其自营商品频繁被爆出虚假销售。
2.权力寻租是通病
2016年,京东店铺流量主要来源于约27个一级实物品类及10多个虚拟品类,彰显了其作为开放平台的价值。其平台有着顾客资源、流量的优势,而商家想获取的资源往往集中在京东关键部门、关键人员的手中。当个体权力遇到极大的利益时,就成了“权力寻租”的筹码。京东的类目运营就是运营团队直接与商家接触,一来二往间形成了一种依附关系。
对商家来说,腐败能够节约成本,既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又省去了很多麻烦;于京东员工而言,当腐败行为所产生的收益大于其可能受到惩罚的成本时,他更倾向于利用自己手上的权力满足自己的私欲。在没有更好的监督措施和惩罚机制的保障下,难保员工能抵住诱惑。
3.行业特点成硬伤
互联网经济依靠汇聚海量用户,并通过搭建平台提高用户粘性,凭借广告、佣金提成、销售产品和数据及其他增值服务,形成了盈利渠道多样化的行业特点。而其间的高利润更进一步诱发员工腐败,只要是存在人工干预的地方,一不小心就容易产生腐败现象。
与传统行业具有共性的腐败行为主要体现在商业受贿、职务侵占、虚报费用、私吞推广费等方面。而互联网行业特有的腐败行为,则涵盖了篡改店铺排名、为商家刷单、改删评价、泄露个人信息等。于京东而言,主要是开放平台业务的权力下放力度较大。本来希望能根据客户需求提高响应速度和服务质量,但从京东公布的腐败案件来看,开放平台反而成了贪腐的重灾区。平台的力量被加以滥用,对京东来说是致命且失人心的。
二、反腐发力,步步为营
京东的尴尬处境使得内部反腐势在必行,所以有了去年“双十一”之前的实名反腐。京东的反腐是以“软”利益和“硬”制度为两条主线,通过管理层级实现反腐理念的传达,并在反腐实践中保持零容忍,共同形成了企业整体反腐格局和独特的企业反腐文化。
第一步:关注共同利益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联结各方利益成为京东反腐软治理的着力点。体现在经济利益上,京东员工的五险一金是标配,还有高达38项福利。去年年底,京东开始施行《京东集团举报人保护和奖励制度》,宣布每年拿出1000万元作为企业反腐奖励基金。今年3月,又公布了《京东集团廉洁奖励试行办法》,员工拒绝贿赂受奖金额甚至可以达到贿赂金额的50%。此外,还通过创立京东大学助力员工成长。如果在反腐工作中做过贡献,还能成为加薪、评优的优先考虑因素。
于外部而言,京东对于合作反腐的外部伙伴,不仅不追究其责任并继续保持合作关系之外,还会保障其业务发展并给予额外奖励。今年2月,京东又与腾讯、百度等十余家企业共同成立了“阳光诚信联盟”,以期通过企业间的信息共享来预防和打击腐败失信行为。
第二步:制度分解权力
京东也有强硬的一面,强调制度对“软法”的支撑。由于人性管理的不可控,往往需要在业务流程中分解“人”的集权,特别是在腐败常发的高风险领域。在京东的采销和招投标制度中,采销价格、招投标价格都有严格的审核程序,还必须通过厂家公函确认,因此从程序上来说对双方都是透明的。如果出现涉及调价的情况,还需要厂商发函提交到公司管理系统由部门经理审核。再比如对账流程,需要厂家回复确认函,编好对账单,盖上单位公章,待京东收到后再统一做结算。而合同的管理是直接录入系统,通过系统来结算,走审批流程。
对于管理实践中产生的新思路,直接嵌入整个公司管理制度,使其正式成为流程中的一环,从而减少管理过程中的人工干预和主观强加。
第三步:层级贯彻理念
制度之外,京东还强调通过管理层级将反腐理念一以贯之,共同遵循《京东集团反腐败条例》。从治理层来说,京东实行高管轮岗制,可以对内部原有的人事体系形成制衡,防止高层的内部腐败。从部门管理层来看,京东设有内控合规部,部门负责人直接向最高管理层报告,保证了部门进行腐败调查的独立性和客观性。至于操作层面,侧重培训和举报流程的完善。内控合规部负责对公司高风险部门、供应商进行培训,使他们知晓企业供应商的选择得通过对价格、质量的整体评估,想走贿赂途径反而是得不偿失。同时,设置“特别保护名单”强化对举报人的保护,并安排专门人员负责处理和协调沟通。
第四步:重拳出击反腐
京东坚持“每查处一起腐败事件就实名公布一起”的零容忍态度。通过建设企业诚信体系,进一步强调“人人反腐”的概念,督促员工提高反腐意识。即使在离职之后,也有员工因为之前在任时的违法违规行为被发现而绳之以法的情况。违法行为直接移交司法机关,违规行为一般是按照直属领导问责制的ABC原则进行处理,即C违规被开除,C的上级B和B的上级A都要记过,且记过两次会被降级,以此督促上级发现员工异常并主动报告。
此外,公司的内控合规网站会将违法违规人员的腐败记录一直保留。“廉洁京东”作为京东唯一授权从事反腐宣传的平台,自投入使用至今年7月,已经实名公布了19起员工腐败事件,其中有的涉案人员已达总监级别。而且从今年5月4日起,京东对外开放失信名单查询通道,对因腐败问题而被解雇的员工毫不留情,简直是一出京东版“人民的名义”。
三、展望行业,积极反腐
反腐不是一两家企业的事,而应是全行业的共识。互联网企业作为新兴经济力量,市场优胜劣汰的竞争已经如此残酷,如果再加上自家后院起火,那就真的无路可退了。除了结合实际借鉴京东的反腐经验以外,互联网企业的人员、技术和管理能力也对企业反腐大有裨益。
1.高层重视为反腐创造条件
高层管理者是企业的决策力量,高层决议会直接决定企业反腐的发展方向、发展重点以及资源的分配。企业能不能走得远、走得快,这与参与其中并拥有很大影响力的人的因素密不可分。
刘强东对京东反腐的强势,就带有很强的个人管理色彩。高层如果重视,各个层级才可能顺利推进,从而保障反腐工作的运行效率。他们的以身作则能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将这种立场在组织内、外部公开,能够形成强大的感召力。高层如果没能守住道德底线,又何谈员工洁身自好?
2.保持内部人员的相对稳定
内部员工稳定,可以降低企业重新挑选、录用人才的招聘成本,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企业管理变革的连续性。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来说,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当一个人在相同的环境里待的时间足够久,可以让其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形成对企业的向心力,自然会更加看重所在群体中自己的声誉而变得更加自律。在企业的管理实践中,人员的淘汰是必要的,使员工长期保持与组织发展目标一致的诚信和价值观也是不容忽视的。
如果能够通过正当劳动获得相应甚至丰厚收入,在保持自身专业胜任能力的前提下又有足够的晋升空间和成长机会,同时公司的管理没有漏洞让其滋生贪欲,员工还不至于铤而走险。
3.充分利用技术优势
随着腐败行为越来越隐蔽,相应的反腐方式也应实现信息化和数据化。现代科技手段能够实现对企业权力行为和职责行为的全程监督和实时监控。从反腐模式的设计阶段就可以通过整合资源,建立统一的信息系统。横向来看贯穿各个部门,纵向来看覆盖各个管理层级。通过数据的挖掘、采集和交换可以提高业务流程效率,通过信息共享使部门间互联互通,并将监督关口前移,提高监督质量。互联网企业本身就在技术开发、应用方面有着巨大的数据和人才优势。
4.提高企业动态管理能力
通过不断检查反腐全过程的效率和效果,持续调整跟进措施并凭借反馈改进反腐流程,确保企业不断适应新的变化。
互联网企业先发制人,积极、高调的反腐是极为明智的,以防被媒体或友商爆出来,致使企业处于舆论攻击的被动局面。内部审计是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保障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创新审计内容和审计方式,应用审计结果,可以达到循环监督的目的。
在信息如此发达的今天,较大规模的员工或高级管理层腐败事件,不走漏风声是不太可能的。在发生腐败事件后的媒体公关方面,企业应承担起责任并真诚沟通,向媒体和公众传递一致的信息并着力解决问题,维护企业形象。
正风反腐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也是一场企业内部的管理变革。互联网企业作为时代的弄潮儿,在反腐战役中不能输,更不应输在自己人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