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以来,太原市抢抓机遇,坚持以实干作答、用实绩交卷,集中精力抓发展、促增长,凝心聚力稳预期、提信心,用情用力惠民生、保安全,多领域接连实现突破,一系列“重量级”“国字号”荣誉纷至沓来。获评“2023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2023年度活力城市”“中国气候宜居城市”“202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优秀城市”及首批“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高质量发展积厚成势,省会引领带动作用不断增强,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并州大地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感悟一岁跋涉,镌刻一年高光。料峭的寒意挡不住奋斗的激情,新征程的帷幕正徐徐拉开。此时回首,过往的拼搏、感动、成果在记忆中定格,绘制成太原一路向前的醒目坐标。
多点发力,幸福活力成色更足
“复诊再也不用往北京跑了!”家住万柏林区的秦女士患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多年,在外求医问药花了不少钱,得知自己曾经的主治医生来到北大医院太原医院坐诊,她第一时间赶来,“太方便了!帮我们解决了大问题。”去年9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太原医院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单位揭牌,老百姓家门口有了医疗“国家队”。
执民生之笔,书幸福答卷。一件件温暖人心的民生实事让群众的幸福可感可触。13个城镇社区养老幸福工程建成试运营,18所学校完成新改扩建,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超过90%,健全四级就业服务平台,公益性零工市场实现县县全覆盖,新增1万个公共停车位,热气腾腾的社区食堂、抬眼就能看见的便利店温暖人心,数十个门类的群众文化活动装点精神生活……去年11月,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主办的“2023中国幸福城市论坛”上,太原摘得“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称号。一个个温暖人心的民生细节,让幸福的模样具象清晰。
产业发展同步按下“快进键”。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国际通用航空博览会、中国(太原)人工智能大会等活动吸引全球目光,“晋创谷·太原”先行区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华为矿山军团全球总部项目全面开工,惠科电子铜箔项目创造铜箔行业最短建设投产纪录,沪硅半导体主体工程完工,太钢高端冷轧取向硅钢二期进入试生产阶段,泰康之家养老社区落地,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全线轨通,西北二环、机场三期改扩建工程加紧施工,山西电机、太锅集团、太原酒厂等一批老国企焕发“新活力”……去年12月22日,《中国新闻周刊》杂志社主办的“新动能、新活力——2023年度活力城市大会”上,太原市获评“2023年度活力城市”。
数据最具说服力。2023年,全市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提高5个百分点,其中,生物产业增加值增长22.8%,高端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6.8%;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6.4%;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营业额增长29.1%……
内外兼修,生态宜居本色更显
“这块‘国字号’金字招牌,实至名归。”太原市气象服务中心主任卢昊说。1月23日,中国气象局公布了第五批“中国气候宜居城市(县)”名单,在百余座参评城市中,太原综合指标名列前茅,成为唯一入榜的省会城市。从几十万条基础数据的收集整理到99页申报报告的形成,全程参与其中的卢昊感触颇深。小时候河滩片片污泥,如今两岸锦绣如画,以汾河为缩影的生态巨变成为太原人掩不住的自豪。
三面环山、一水中分,九河环绕、一湖点睛,塑造了太原独特的地理格局。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水适中、四季分明的气候,令居住在这里的人们惬意品味一草一木的变化、云卷云舒的美好。
一手强气候优势,一手创宜居环境。近年来,太原着力全域治山、系统治水、强力治气、综合治城,统筹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等重点工作,走出了一条生态修复与经济、民生互促共赢的发展之路。去年12月3日,由新华网主办、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支持的“第九届绿色发展论坛”在海南博鳌举办,太原市捧回“202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优秀城市”牌匾。
事非经过不知难。一份份沉甸甸的荣誉,凝聚着全市上下的不懈努力,也传递着这座城市迎难而上、向光而行的决心和智慧。如今的太原,生态“颜值”高,绿色气质浓。近郊百万亩森林围城绿色生态系统不断完善,西北部远郊百万亩绿色屏障加快构建,城区段汾河形成纵贯南北、长达43公里的“绿色长廊”,晋泉断流近30年后实现出流,大气综合污染指数历史性进入“4.0+”时代,439个城市公园数量高居全国主要城市榜第四。如今的太原,生态环境优,文化旅游兴。自然风光与人文历史交相辉映,城郊森林公园串联起人文休闲旅游经济带;串点成线、连线成片的文化遗产,将独具魅力的文化影响力转化为特色鲜明的旅游吸引力;太原马拉松赛、环太原公路自行车赛,让四海宾朋领略锦绣太原之美;汾河二库漂流、稻田公园收获、采薇庄园滑雪……向心而栖的人们可以轻松拥有家门口的休闲与惬意。
得天独厚的气候禀赋,持续夯实的生态基底,俯仰可拾的文旅资源,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高品质城市,太原信心坚定、底气十足。
贴心同心,和谐善治底色更亮
“阿姨,早上好!今天阳光特别好,我们带您去晒晒太阳吧!”一开完晨会,“共享儿女”们就如约来到高阿姨家中,帮助行动不便的她“走”出家门。这是尖草坪区朝阳社区“共享儿女”志愿服务队日常工作的一幕,也是太原市深化“全科网格”服务管理、不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的缩影。
基层是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2023年,太原市坚持党建引领,用好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推进“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全国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市”建设,持续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全市组建3915个小区党组织,通过“乡村振兴万人计划”、在职党员下沉社区等充实基层治理力量,8000余名网格员在矛盾调解、隐患排查、社情收集等方面主动作为,乡街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持续深化,网格化服务管理制度体系不断完善。迎泽区“五个全覆盖”提升网格治理效能,杏花岭区“千站万人”建强治理模式,尖草坪区“四条路径”推进“清化收”,小店区“四个一批”促进物业服务全覆盖,万柏林区组织“红色楼管家”、晋源区打造“四联”党建模式……多项基层治理工作领跑全省,进入全国第一方阵前列。
平安是极重要的民生,也是最基本的发展环境。4000余名治保会力量、3万余名治安信息员、5万余名平安志愿者融入平安太原大军,广泛开展巡逻防范、入户走访、信息采集、安全协管等基础工作,将治理触角延伸至社会每一个角落。2023年,全市治安警情、“两抢”案件、毒品案件总量同比分别下降18.9%、27.7%、18.4%,民爆危化物品连续10年“零流失”“零炸响”,暴力恐怖案事件、重大群体性事件、重大刑事治安案事件和重大公共安全事故“零发生”,“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创建数量居全省首位。去年,太原从389个城市中脱颖而出,成为被公安部命名的首批59个“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之一,平安太原、法治太原建设向着更高水平扎实迈进。
春日奋起,催促繁花。
实绩和荣誉,是太原经济活力不断彰显、城市能级不断跃升的最好见证,是一座城市的努力,更是全体市民的荣光。
发令枪已经鸣响,荣誉皆成过往。2024年,太原将以更加积极开放的姿态摩拳擦掌,唯旗是夺,循光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