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像的历史》是一本介绍中国古代佛像和古代建筑的书,作者是建筑学家梁思成。1月28日,央视科教频道“跟着书本去旅行”栏目以《天龙山到底有什么独特之处》为题,通过“书本旅行团”在天龙山一天的探访,呈现天龙山石窟造像之精美。
《佛像的历史》一书中讲到山西太原天龙山时写道:天龙山,北齐造像之最精者为“第二窟”及“第三窟”,其他诸窟皆隋唐物,“第一窟”亦北齐,然不及二、三窟之精美。天龙山的佛像到底有多精美呢?山西省太原市成成中学的同学们为此组成“书本旅行团”,开启了探访天龙山的旅行。
节目介绍道,北朝时期的东魏丞相高欢曾经在山中修建避暑宫,此后,高欢的儿子高演又在这里建造天龙寺,“天龙山”便由此得名。
较早关注到天龙山石窟的是一批外国学者,梁思成最初对天龙山的了解也是来自这些外国学者的研究。到20世纪30年代,梁思成第三次来山西时,终于登上天龙山,完成了对天龙山石窟造像的首次考察。考察后,梁思成在《佛像的历史》中写道:面部被毁,至为可惜。也就是说,梁思成看到的情况,跟“书本旅行团”今天看到的景象差别不大。
节目介绍,传说有一天落日时分,高欢骑马在附近巡察时看到天龙山上霞光满天,与周围的山脉形成了一条巨龙的形状,高欢于是下令在天龙山上开窟造像。此后,北齐、隋朝、唐朝,历代都有人在这里开凿石窟,由此形成一定规模。据统计,天龙山目前存世的石窟共25座,集中分布在海拔1100米到1200米高度的裸露石壁上。
第八窟是一座隋代石窟,位于天龙山东峰的一处高台上。作为建筑学家,梁思成注意到了这里的建筑风格很是特别,因此在《中国建筑史》中写道:隋代石窟之最富于建筑趣味者,为山西太原天龙山石窟。
通过第八窟佛首归来的故事,让“书本旅行团”深感文脉的昌盛,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如今,随着国家的强盛、民族的复兴,越来越多流失海外的文物通过各种途径回到中国。“书本旅行团”在探访石窟造像的过程中,有心痛和遗憾,也有赞叹和骄傲。天龙山石窟不同时代的造像荟萃了多种造像风格,既有像《佛像的历史》中写到的“北齐造像之最精者为‘第二窟’及‘第三窟’”,又有隋代“刻工已知利用衣褶之飘扬,以表示身体之动作,为前所未有”,更有唐代端庄典雅的巨大佛像,其“美术之发达及其作品之善美”,让“书本旅行团”感到十分惊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