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切塌了”“就哉哇”……在太原,走在一些老街巷里,跟一些年长的人聊天,你可能会听到这些具有地方特色的语言,没错,它就是太原方言。作为晋方言的代表,太原方言的词汇极其丰富,语言发音也生动活泼。你想了解太原方言吗?想在语言艺术的魅力中感受它的情真意切吗?不久前,由太原市文化馆(太原市文化旅游事业发展中心)创办的太原方言博物馆正式在太原古县城里落户。在这里,你不仅仅可以听到太原方言,还能“看”到太原方言,甚至还能与这种语言体系来一场趣味横生的互动。随着即将到来的春节假期,带上家人,去太原方言博物馆,测测太原话能过几级吧!
坐落在太原古县城的太原方言博物馆。记者寇宁/摄
01
方言是当今时代的文化“活化石”
常言道:“说好普通话,走遍天下都不怕。”普通话固然很重要,但方言却是一种珍贵的文化遗产,是当今时代的文化“活化石”,留住方言,就是在留住“乡愁”。
在去往太原方言博物馆前,记者曾采访过不同年龄层的太原人,明显觉得对于80后及其后辈而言,太原方言出现了严重的断层。“我妈会说太原话,但我说的就是普通话,也没学会太原方言。”像方女士这样的人不在少数。“随着普通话的普及和推广,许多方言面临后继无人的濒危局面,尤其是年轻人和方言之间的距离更加遥远。守护太原方言,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事情。”太原市文化馆非遗保护部、太原方言博物馆管理员冯丽娜介绍,从2018年开始,太原市文化馆(太原市文化旅游事业发展中心)牵头,依托陕西师范大学余跃龙副教授专业研究团队,启动了太原方言市声采集记录工程。
历时4年,工作人员对太原市全境方言进行深度田野调查,根据科学性和语言情感认同,最终为太原方言确定了8个县(市、区)14个方言点的划分体系,分别为清徐县、古交市、阳曲县、娄烦县、小店区、晋源区、迎泽区、尖草坪区。“除阳曲县方言属于晋语五台片外,其他均属晋语并州片,保留着并州片的显著特点——入声字。作为晋语核心,太原方言语音的长调调型,以降调为主,昂调次之。”听了冯丽娜的介绍,很有代入感,或许你就能理解了,正是因为这种方言特性,太原人喜欢转音,喜欢每句话后带个“了”“哇”字,并延长音调,这下你明白了哇?
太原方言博物馆里的方言研究成果展。记者寇宁/摄
02
博物馆里能听“声”还能看“声”
作为山西首家方言类博物馆,太原方言博物馆里朴实且有趣。首先,它坐落在太原古县城崔氏宅院旧址,古老的宅院,古朴的建筑风格,越发彰显了博物馆的厚重感。在不同的厢房里,配备有不同的设备,让你既可以听到太原方言,也能看到太原方言,并在这样一场参观的过程中,加深对太原方言的了解,不失为一场奇妙的体验。
第一展厅内
可以率先听“声”,这些声音和影像,全部来自于太原方言市声采集记录工程。你瞧,8个小电视挂在墙上,他们都是太原市各个县(市、区)的方言发音人,只要你选定区域,点击播放,就能听到这些发音人的声音。“方言采集是科学的,选取方言发音人,年龄要选在55岁至65岁之间的男性,必须在当地出生、长大,能说地道当地方言。家庭语言环境单纯,亲属均是当地人。未在外地长住,文化程度不太高也不太低。”冯丽娜告诉记者,发音人还要有较强思维能力、反应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发音洪亮清晰。此外,为了突出地域特色,工作人员统一选取了太原市“非遗”项目——民间故事《晋祠水母娘娘的传说》,作为口传文学文本,由发音人来进行录制。现场,记者也体验了一把,听了地道的太原话,以前总觉得太原话都差不多,各个区域之间,发音咬字方面可能略有一点不同,但仔细一听,区别还真是挺大。“下雨”这个简单的词语,就能有“ha雨”和“xia雨”的区分。
在第二展厅
你将会“看”到太原方言。为啥这样说呢?在这个展厅里,呈现的就是以太原方言为语言基础的艺术形式。比如太原民歌,太原人最喜欢的“莲花落”等。展厅一侧的显示屏上,正播放着太原莲花落创始人曹强先生的演出视频,“快来瞧来,快来看……”在一声声颇为熟悉的叫卖声中,《卖花生》的经典桥段再次上演,这波“回忆杀”,真是让曾经听过的人流连忘返。展厅另一侧的显示屏上,则播放的是《老太原叫卖曲》,这是太原市文化馆(太原市文化旅游事业发展中心)推进方言与非遗保护工作,促进非遗进景区的创新实践。这个节目由太原秧歌、太原民歌、莲花落、老太原叫卖等非遗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乔俊宝、刘卯生、王灏伟、李玉勇以及其他业内专家进行编创,以沿街叫卖内容为主,兼有太原民歌与莲花落表演特色。
《老太原叫卖曲》已列入山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表演中,该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李玉勇推着货架子边演边唱,与一众演员生动展现了太原方言的基本特点——叠词、入声,演出过程很是轻松、畅快。“虽然我们现在只能在屏幕上看到这个节目,但是在一些大型节庆活动中,我们博物馆有望邀请到这些演员一起,来现场为公众展示。”顺着冯丽娜的指引,记者看到了节目中这个颇有年代感的货架子,上面摆放着鸡毛掸子、烟袋锅子、酸枣面面、布鞋,猝不及防之间就带你“闯”入了曾经的太原的老街巷,看到了昔日的卖货郎。
太原方言发言人采集数据库。记者寇宁/摄
03
方言为纽带 连通文化认同感
在太原方言博物馆,除了能看、能听太原话外,还有两个方言研究资料展厅,里面展陈的都是多年来学者对于太原话、山西方言的研究,其中不乏一些公开发表过的杂志论文、书籍等,以及一些关于晋剧的剧本,这些也都是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备受太原当地人喜爱的戏剧剧本。不得不说,这些研究资料,都是非常珍贵的。
太原方言博物馆虽然开放时间不长,却吸引了很多做语言研究的学者和学生们前来参观。大家一方面来了解太原方言,一方面通过这些学术成果,来探寻语言学习的方向。还有的大学生,毕业论文就是相关课题,所以来这里实地取经。冯丽娜说,“我们还接待过一位香港大学的学子,他对晋语非常感兴趣,网上查阅到有这样的博物馆,就专门赶来。在这里工作你会发现,我们记录的不仅仅是‘声音’,更是这片土地上的传统文化。以方言为纽带,链接起大家的文化认同感。”
最后一个展厅
名为研学厅,是该馆专门为学生们开设的一个跟太原方言近距离接触的空间。在这里,有太原莲花落的传承人现场教学,教授孩子们太原话;也有太原秧歌、民歌等非遗表演艺术家,为孩子们进行表演。在厅内的墙壁上,还设有多个“录音系统”,体验者可以把你现学的太原话录制下来,当即播放给场内的公众听,留下与声音相关的记忆。
太原话,是刻在太原人基因里的乡音,更是远在外地游子的乡愁……一句暖心的家乡话,或许抵过家书万千,或许寄托思乡的情愫。让我们在太原方言博物馆里,感受这片土地上的集体记忆吧!
太原话新手指南
近期,全国各省市的文旅局都在向游客们伸出橄榄枝。如果春节期间你来太原游玩,先教给你几句太原话,让你在这片土地上聊得尽兴,玩得开心。
太原的虫子,叫牛牛;
太原的爱,叫待见;
太原的姿势,叫等当;
太原的墙角,叫圪捞捞;
太原的聊天,叫倒歇;
太原的出息,叫起三;
太原的隐藏,叫搁猫;
太原的讨厌,叫方组;
太原的反应,叫地懂;
太原的可怜,叫西慌;
太原的巷子,叫何浪浪;
太原的打瞌睡,叫迷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