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在临汾代表团第四分组会议上,代表们围绕青少年健康成长、拔尖人才培养、产教融合等热点,积极建言献策,为我省教育高质量发展凝智聚力。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而涉农职业教育则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重要途径。在当前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大力发展涉农职业教育,不仅有助于提高农民收入,更有助于推进农村产业升级、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省人大代表段丽君的发言引起大家的共鸣。
段丽君是临汾职业技术学院的一名教师,她建议参考师范教育政策,以政府买单为主、社会资源有效引入为辅,建立涉农职业教育评价指标体系。同时,设立专项支持计划,对在乡村基层就业的涉农专业毕业生补偿学费,鼓励、支持学生学农、务农,并建立健全涉农专业毕业生就业创业保障机制。
2023年,我省启动实施高等教育“百亿工程”,再次为全省高校建设和高等教育发展注入强劲动力。省人大代表、山西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李常洪对此深有体会,“人才是第一资源。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全方位培养用好人才。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他建议,我省各个高校应依托高等教育“百亿工程”,培育引进一批国家级领军人才、创新团队和国内外高水平大学青年博士,推动博士硕士授权单位和科技创新平台实现新突破。
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是家庭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在教育行业奋斗了30年的老教师,省人大代表、襄汾县汾城高级中学校教师王俊认为:“加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丝毫不能松懈。不能只抓成绩不管心理健康,否则会为青少年成长埋下隐患。”他建议,要从小抓起,从实抓起,组织专业的心理教师负责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家长解决青少年心理问题的能力水平,让他们在陪伴下学习生活,感受家庭的温馨。
“政府工作报告把教育的各个阶段都进行了安排部署,我感到处处彰显着求真务实、对标竞进的决心,听后令人鼓舞、催人奋进。”省人大代表、古县城镇小学校长刘红丽表示,返回工作岗位后,将认真学习领会报告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围绕广大教师、人民群众所需、所盼、所想,深入实际调研,积极建言献策,为教育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
本报记者闫书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