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铲刀,“抹”出了一份冠军人生。
他就是马宏达,在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法国赛区“抹灰与隔墙系统项目”比赛中摘得桂冠,实现了中国在该项目金牌“零”的突破。埃菲尔铁塔的剪影、3D视觉效果的鸽群和羽毛、红蓝白三色构成法国国旗……这次比赛的压轴环节的自由创意模块中,马宏达以“刮刀”为笔,运用石膏技术呈现出一幅惊艳之作。最终,他技压群雄,身披五星红旗跳上了世界技能最高奖台。
取得世界冠军后,马宏达转身回到了学校,未来希望帮助更多年轻人在自己钟爱的行业里以工匠精神成就技艺佳作,也希望能够让更多青年人了解到靠技能也可走出一番天地。
2023年10月的杭州还未摆脱酷暑的热气,空气中充满着温暖的气息,与马宏达约在了这个季节的杭州见面。当天,马宏达身穿深色运动装,活力中透着一些沉稳、干练。
这位来自浙江建设技师学院建筑艺术专业的“00后”小伙儿,曾在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法国赛区的比赛中,勇夺“抹灰与隔墙系统”项目桂冠,实现了中国在该项目上金牌“零”的突破。
一时间,“刮腻子”刮成世界冠军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马宏达也被更多人认识。
与马宏达的采访约在了浙江建设技师学院实训室,这是他5年训练生涯中待的时间最久的地方,无论严寒酷暑,少则七八个小时,多则十五六个小时——实训室俨然成了马宏达的第二个家。
在实训室,记者见到了一比一重新制作的获奖的作品,整个作品兼具技术和艺术——墙面由法国国旗的红、蓝、白三色构成,蓝色的天空、红色的埃菲尔铁塔剪影以及墙面上采用3D视觉效果打造的鸽群和羽毛,既将不同的文化元素融合在一起,也表现出一种和平、包容的精神。
重新制作的获奖的作品
“青年强,则国家强”。平凡造就不凡,技能改变命运,从不起眼的少年到如今的世界冠军,马宏达的自身经历也是“青年强”的最佳注解。
“作为青年一代,要将工匠精神、职业操守融入到生活中去,这样一来,青年一代从学校走向社会就会携带这种精神,从而可以使整个行业都具备基本的职业素养和高尚的职业操守。”马宏达表示。
毕业后,马宏达选择了留校。现在,他是浙江建设技师学院的一名老师,是抹灰与隔墙系统项目的教练。对于未来,马宏达表示,希望把自己的技能传递给更多学生,培养出更多技能人才和世界冠军。
从“学一门手艺”到“以技能报国”
世赛夺冠马宏达
在成为世界冠军前,马宏达的志向是成为一名平凡的技术工人。
出生于2000年的马宏达,在2016年因为中考成绩不理想,在父亲的建议下,进入浙江建设技师学院学习,就读于6年制的建筑装饰专业。
据马宏达回忆,自己选择这个学校和专业的初衷就是想学一门技术,希望通过几年的学习拿到高级技工资格,毕业后去施工单位能“用得上,好上手”。
一直到2017年,马宏达第一次知道了世界技能大赛这一平台。那一年,他的师兄顾威烈代表中国首次参加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并带回了“抹灰与隔墙系统”项目的优胜奖牌。一个心愿此时在一个人的心里萌生,他也想走向世界。
为了实现这个梦想,17岁的马宏达报名了学校的世界技能大赛训练研发中心新队员招募。2018年,系统接受了一年的培训后,马宏达获得了这个比赛的一等奖。这个“第一”对于马宏达至关重要,这是通往全国性比赛的入场券。
2019年,马宏达首次参加全国性技能大赛,拿到所在项目的第三名。此后,他开始进入国家集训队。后期,马宏达与学校教练团队又前往俄罗斯喀山现场观摩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那届比赛,他的另一位师兄高宇宙在“抹灰与隔墙系统”项目中摘得银牌。
“当时进入到喀山赛场后,觉得能够代表国家参加国际比赛是非常光荣的。”看到师哥高宇宙在比赛中的精神状态以及现场的比赛氛围,马宏达心中溢满了自豪感,他也要努力训练参加世赛为国争光。
残酷训练冲击比赛
马宏达日常训练
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世界技能大赛被称作“世界技能的奥林匹克”,是当前世界地位最高、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大的职业技能赛事,竞技水平代表着当今职业技能发展的世界先进水平,每两年举办一次,目前已经举办45届。
“学校每年都会统一组织学生进入到比赛培训中,但能够进入全国比赛的大概只有1%,能冲进世界级比赛的,概率就更低了,更别说在世界级比赛中拿到奖牌。”马宏达表示。
然而,梦想的种子一旦生根发芽,任何困难都抵抗不了前进的步伐。马宏达对自己开启了残酷的训练。
进入国家队后,马宏达每天的训练时间从平时的七八个小时延长到了15个小时以上,因为他明白,对选手而言有两个方面的要求很高:速度和耐力。夏天,杭州室外温度最高能达到40度以上,在没有空调和电扇的实训室训练时马宏达坚持训练,艰辛的训练下汗水浸湿着衣服,也磨练着选手们的意志。冬天,他的手经常被冻得通红,但都没有阻挡他们几十遍几百遍上千遍的训练,水泥、石膏板、砖块、瓷砖,这些材料伴着马宏达度过了五个四季。五公分厚的钢头鞋,马宏达不到两个月就穿坏了。平日里的练习需要调动全身肌肉,特别是手,磨坏的工作手套更是数都数不清。他说:“从零到一的阶段学习很快,那时候获得的成就感也高,但从一到一百,就是不断地重复,这个时候是很枯燥的,需要自己去克服。”
这样的训练就像丹尼尔·科伊尔在其《一万小时天才理论》中提出的“一万小时定律”——任何一项技能训练达到一万小时就可能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马宏达的训练也是如此。
除了专业技能训练,要想在世界技能大赛的舞台上得心应手,选手们还需要一些辅助性学习,如比赛中的图纸、技术文件都要求英语表述,这对于英语基础薄弱的马宏达也是一项新挑战。
“虽然每个项目都配有翻译,但比赛过程中可能全部依靠翻译,如果能看懂肯定事半功倍。”马宏达表示。他又开始了语言训练。
经过艰苦的训练,马宏达最终在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法国赛区的比赛中,勇夺“抹灰与隔墙系统”项目桂冠。他登上了梦寐以求的最高领奖台,在闭幕式上听到祖国和自己的名字后,兴奋得跳了起来。
马宏达夺冠的抹灰与隔墙系统项目是一项需要在“金属框架建造和石膏板安装”“隔音、隔热、防火、抹灰、装饰线条制作与安装”“艺术创意”等方面,利用技术对轻质隔墙系统进行修建、改善和装饰的竞赛项目。
“一共分成5个项目,需要在4天内完成,那几天没有一天是能够放松的。”马宏达表示。
在这次比赛中,共有14个国家和地区选手参与,马宏达比赛的内容共分成5个模块,分别考察参赛选手搭建与赋能隔墙系统、墙面抹灰、石膏线竞速和自由创作的能力。“每个环节都需要高度集中,过程中的操作误差往往不能超过一毫米。”马宏达说,几毫米的差距就能让自己与冠军失之交臂。
“靠技能也可走出一番天地”
马宏达在训练
夺冠后,马宏达的生活有了不少改变,最重要的就是身份转换。
马宏达坦言,赛后他收到了不少企业的橄榄枝,邀请他做技术顾问或管理型人才,但自己早已规划好了人生的下一步,他认为,技术的传承与进步是重中之重,因此,未来想帮助更多年轻人在自己钟爱的行业里以工匠精神成就技艺佳作。毕业后,马宏达选择了留校。
马宏达的教练徐震曾说,马宏达在世界技能大赛上带回来的不仅是一块金牌,更有长远的“明星效应”,现在社会上普遍认为技能人才比不了大学生或研究生,马宏达夺金后,可以让家长、青年看到,技能成才和技能报国也是一条道路,重视技能教育的人也会越来越多,职业教育也会慢慢向好。“国家的发展需要高尖端的科研人才,也离不开技能型人才,需要富有工匠精神的大国工匠、青年工匠助推完成。”
马宏达也表示,希望能够让更多青年人了解到靠技能也可走出一番天地。
对 话
马宏达:工匠要对自己的活儿有专业性
浙江建设技师学院教师、世赛中心教练马宏达
中国房地产报:作为青年一代,你如何理解“工匠精神”?
马宏达:工匠应该对自己手上的活儿有一定专业性,对自己手中的工艺品要有所钻研,更好地提升自身水平。作为青年一代,也要将工匠精神、职业操守融入到生活中去,这样一来青年一代从学校走向社会就会携带这种精神,从而可以使整个行业都具备基本的职业素养和高尚的职业操守。
中国房地产报:拿到世界技能大赛冠军可谓“五年磨一剑”,但高强度重复训练难免枯燥,有没有想放弃的时候?如何缓解压力?
马宏达:有过迷茫,但一想到那个“冠军梦”就会冷静下来。在这个过程中,非常感谢学校和国家,给予的帮助和支持。也会借助打篮球、骑自行车等运动缓解压力。
中国房地产报:在您成为世界冠军的路上,有没有哪位老师让您印象深刻?
马宏达:有的,是我们学校抹灰与隔墙系统项目主教练、世界技能大赛中国技术指导专家,也是我的教练——徐震。以前干活时我也会偷懒,他看到后会非常生气,他说过一句让我印象很深的话:“做事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好,如果抱着‘差不多’的态度是什么事也做不好的”。当老师后我也要面对学生,对这些话以及他当时的用心体会得更加深刻了。
中国房地产报:从曾经的学生到现在的“马老师”“马教练”,身份变了,心态是否也有变化?对您的学生有哪些期望?
马宏达:作为选手时,只需要把自己的技术研究透彻,在赛场上发挥出来即可。成为老师、教练之后,要考虑的方面更多,不仅要教会学生技能,还要让学生听懂并掌握精髓,这是关键所在。
这几年,我们学校通过技能界的奥利匹克锤炼和“反哺”,共培养出了全国技术能手24人,这些技术能手将自己所学所得带到了未来的岗位中,能够提升行业整体技术水平。也希望能让更多青年人了解到,靠技能也可走出一番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