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公开出席论坛的头面企业家不多,郭广昌算一个。
几天前,他在上海浙商年会上讲了话,号召大家今年坚持活下去,因为最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他还建议,如果暂时赚不到钱,不妨多出去看看,另外每年至少做个体检,不要搞得那么累。
不知道坐在台下的听众,会不会被老会长的亲切关心感动。
除了说点鼓励的话,郭广昌也谈到了复星的情况。这才是外界关注的重点。他说自己在反思,以前老觉得全世界都是矿,复星也热衷到处挖矿,这种做法是不行的。以后复星就聚焦两个主业,分别是生物医药和文旅,走上轻资产运营的道路。
说到搞轻资产,王健林再熟悉不过了。这也是万达现在的转型思路。既然重资产运营入不敷出,不如卸掉包袱、降低负债,也许还有生机。同为当年风光的民企巨无霸,在这点上,老王貌似要醒悟的更早些。
复星创业至今也30年了,郭广昌更是著名的92派代表。在他和几名复旦同学的苦心经营下,复星构建了一个庞大复杂的商业帝国,一度涉足医药、地产、零售、矿业、钢铁、金融以及文化等等领域,既搞产业,也有金融投资。按照郭广昌一贯的设想,他要成为巴菲特式的人物,把复星做成中国版的伯克希尔·哈撒韦,一个保险投资帝国。
这个模式,说好听点是多元化经营典范,说的不好听,是个拼盘式公司。这个比喻,早在2007年复星国际赴港上市时,市场上就传开了。
复星国际当年上市时,是一大热门新股。有承销商给复星模式总结了一句话,说它是“中国潜在增长行业的发现者”,郭广昌也很认同这个概念。他向外界解释说,复星是很专业的综合类企业,懂得召集专业人才,把涉足的各个行业管理好。当时,郭广昌的老搭档梁信军甚至说,中国前几名的民企都是综合类的,比如海尔和联想。
于是,尽量把盘子做大,就成了过去多年复星的扩张路径。
翻看现在的复星业务版图,分成四大板块,分别是健康、快乐、富足和智造。健康板块的主要平台是复星医药,目前A股市值600多亿;快乐板块包括文旅和品牌消费;富足板块包括保险和资管;智造板块包括矿产油气业务和智能制造。
按照这次郭广昌的说法,前两个板块将成为以后主营方向,而保险、资管和智造等业务,也许不得不忍痛收缩。
事实上,去年复星就做了一次这样的重大收缩。用郭广昌自己的话说,他去年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放手南京钢铁。早在2003年,复星就进入了南京钢铁,一拿就是20年。在卖掉之前,南京钢铁是上述智造板块的主要利润来源,即便如此,也难逃被卖命运。
之所以把南钢这个优质资产卖掉,缘于复星在2022年中的生存危机。当时复星深陷债务传闻,股债双杀,风声鹤唳。郭广昌急需一笔重磅交易向外界传递信心——复星的现金流完全不是问题。当年9月份,复星向国内十多家钢铁企业发出竞标邀请,来售卖南钢股权。据财新报道,郭广昌要钱很着急,开出的条件也很简单,谁的出价高,谁给钱快,谁就能拿下南钢。结果,这笔“不超160亿元”的天价交易,直到一个月前才正式完成交割。接盘的,是中信。
售卖南钢只是一环,整个2022年,复星通过减持非核心资产回笼近300亿资金。即便是核心的复星医药,其股权都曾一度被摆上货架。而另据新财富杂志的统计,从2019年底到2023年三季度,复星系披露出售资产超过24项,交易规模超过666亿元。其中大部分被卖掉的,就是复星投资持有的各种公司股权。
价值投资、长线持有,这些巴菲特信徒们耳熟能详的投资圣经,在自己的生存受到考验时,就得统统靠边站。连郭广昌也顿悟,现在他觉得,有些产业很明显不适合长久去发展。那个曾经的巴菲特梦,可能越来越远了。
郭广昌今年57岁,他出身寒门,靠读书改变命运,成为上海滩巨富。在创业早期阶段,他卖过保健品,当过卖房中介,从此步步做大。投资并购是复星崛起的一招法宝,但某种程度上,这家公司的生存危机也多与此有关。比如2004年时恰逢德隆系崩盘,德隆也是多元化投资巨头,这让风格类似的复星饱受质疑。当年郭广昌使出浑身解数,才勉强让复星度过难关。2017年,监管层对几家热衷大举并购的民企摸排,复星和万达都在名单上。这成了一个风向标,自此之后,突飞猛进的时代就结束了。
后来,郭广昌曾做过解释,他说复星的每一步都不是靠烧钱起来的,不会不惜一切代价去并购,而是会考虑标的的价值、投资时机和价格。他应该非常艳羡巴菲特的公司,伯克希尔·哈撒韦能够依靠充足的保险资金去驱动投资,这个长期且成本低廉的资金优势,复星没有。不止是复星,那些外表光鲜、财大气粗的民企巨头们,可能都没有。于是,当它们要从别处借钱买买买时,就产生了悲剧。
从2017年开始,郭广昌逐渐卸去旗下公司的不少职务,他回归到复星的集团层面。更多的担子,交给了年轻点的高管们。梁信军要早他一步,在2017年就辞去了CEO一职,称是基于“身体原因。”当时郭广昌也反思过,他认为自己在工作上对老搭档太苛刻,没有注意到同事们需要休息。当年一同创业的几位元老,如今也先后退隐,剩下郭广昌,继续支撑大局。
此前尽管有复星的高管说,多元化经营和聚焦主业并不矛盾,但这两个关系真正处理起来,显然没那么简单。对于一家要巴菲特式发展的公司来说,如果不走这条路,那调整必然是伤筋动骨的。除非郭广昌,再不提这个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