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居住需求的不断升级,对于建筑行业而言,一个崭新的未来正呼啸而来。
“不同时代对高质量好房子的定义会不断变化,这与时代的科技发展息息相关,建筑跟科技亦密不可分。” 12月12日,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建筑师徐全胜在由中国房地产报、中国城市与区域治理研究院启动的“寻找中国好房子”调研活动会议上表示,从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再到自动化时代和智能化时代,建筑的形式、功能随着技术的发展改变,高质量的建筑标准也在逐渐提升。
“业界也一直在探讨高质量的制造业跟好房子的关系。” 徐全胜认为,建筑的发展与汽车业的发展类似,都是经过了各个阶段的技术创新与突破,实现了跃升。因此,汽车业的发展也是值得建筑业借鉴的。
如何借鉴汽车产业来建好房子?
徐全胜引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倪虹部长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3上对好房子与汽车关系的定义。“第一,在设计上,要像智能汽车一样,以科技赋能住宅。第二,在建造上,要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第三,在使用上,要像汽车一样建立房屋的体检和保险制度。第四,在服务上,要像汽车4S店一样搞好物业服务。”
“技术的进步在给建筑设计赋能,设计方法随着科技进步在迭代。”他通过历史建筑与当代建筑设计过程的变化对上述观点进行了诠释。他指出,在中国的古代建筑中是没有建筑设计这个专业的,都是由匠人来盖房子,比如五台山的佛光寺,我们现在拿到的是梁思成先生的测绘图纸。新中国成立初期,北京建院的设计师手绘了2000多张施工蓝图,以此建成17万平方米的人民大会堂。到设计国家大剧院时,已经全面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而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设计中,设计师应用三维正向bim协同设计,并采用了人工智能和仿真技术。
当前,数字化对各行业的影响愈发凸显,建筑业也不例外。
“在过去,交通、制造等都被数字化颠覆了,建筑业可能是下一个被颠覆的常态。” 徐全胜表示。
“建筑业作为全球最大的生态体系,产能却严重落后。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技术的进步,现有的建筑生态体系被破坏后再重组,已经成为了必然趋势。”徐全胜提到,麦肯锡公司曾发布过一篇关于建筑业生态链重组的研究报告《建设的下一个常态:破坏如何重塑世界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报告中分析了四个行业已经发生的转变:造船、商用飞机制造、农业和汽车制造。生产技术的创新和新的工作方法开启了这四个行业的转型,如今各个传统行业都开始更加专注于数字化和数据驱动的产品和服务。
徐全胜坦言,今天的建筑生态系统是一个高度复杂、分散的、基于项目的建设过程。未来的建筑生态系统会有一个更加标准化,更统一和集成化的建设过程。
从国家层面上,各类促进建筑业发展与转变的文件也相继出台。
据徐全胜不完全统计,2017年到今天,住建部网站上有85份有关建筑领域的文件。其中,有28份文件涉及绿色低碳;21份文件出现了和谐宜居的关键词;智慧数字、装配式同样被频繁提及。
他说,这些既是高质量的目标,也是高质量的标准。
如何把它落地?
徐全胜用《建筑高质量发展蓝皮书》举例,未来的建筑设计是以BIM为底层技术以创意、创新与科技融合为方法对建筑进行全空间、全要素、全流程、全场景的全生命周期性能仿真的过程。未来建设是在数字设计平台上协同集成中国自主创新的产品、材料、技术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