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上半年业已过去,我省经济形势扑朔迷离,经济数据表现“迷茫”,煤炭行业尤值得研究。煤炭相关产业是我省主要产业,牵涉部门多、影响大;当下煤炭有重新“绑架”山西经济之势,建议相关部门和专家开展进一步研究。
一、上半年煤炭行业发展的四大特征
第一,国内整体供应充足,需求疲弱,煤价下行压力巨大,煤炭行业利收均降。上半年,全国煤炭市场供需矛盾凸显。一方面生产稳定增长,全国同比增产4.48%;进口大幅增加,上半年,我国煤炭及褐煤进口量大幅增加,同比增长93.00%。但需求增长疲弱,造成煤炭库存屡创新高,在增产保供的大背景下,我国煤炭库存持续处于历史高位,截至6月底环渤海主要港口煤炭日均库存约2522万吨,增幅超过四成。表现在煤价上,就是煤价下行压力巨大,例如山西优混5500动力煤6月份均价为801元/吨,同比降低37.48%,环比降低16.30%。受煤价下降影响,上半年我国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下降12.6%;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下降23.3%。
第二,山西煤炭量增利减,产量过剩已现,暗藏产能过剩风险。上半年,山西全省规上原煤产量67838.3万吨,增长5.2%。但全省煤炭工业实现利润总额却同比下降28.2%;炼焦工业更是亏损30.3亿元,较上年由盈转亏利润减少93.3亿元。作为全国煤炭主产区,全国需求疲弱的情况下,山西产量实际上已经过剩。夏季用煤高峰过去之后,秋季用煤低谷煤碳量价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厄尔尼诺现象大概率造成暖冬,冬季供热用煤预计不会紧张。综合判断年内山西煤炭存在过剩风险。
第三,省内煤炭和制造业投资连续“逆转”,煤炭有重新绑架山西之势。上半年,山西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4.7%,二季度投资加速下降。重点行业投资增速全面“退坡”,唯有煤炭行业投资增速呈现加速趋势。从采矿业和制造业投资增速对比来看,一季度采矿业投资增长5.5%,制造业投资下降7.7%,到上半年结束,采矿业投资增长16.2%,制造业投资下降17.8%。也就是说,上半年制造业投资加速锐减,采矿业投资加速增加。这样的投资结构趋势下,资源型经济转型成果极有可能遭到“反噬”,煤炭行业有重新“绑架”山西之势。
第四,煤炭行业的“挤出效应”初现,“资源诅咒”之音旋绕。上半年,资金、资源、精力和关注点持续向煤炭集中,实际上已经带来了明显的“挤出效应”。制造业特别是以新能源汽车制造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业投资被挤出,民间投资、外商投资被加速挤出。新能源汽车制造一季度投资同比减少27.5%,二季度同比减少80.8%,二季度新能源汽车制造几乎停滞。外商企业投资一季度增长11.7%,二季度结束后,转为下降19.9%;港澳台商企业投资下降幅度扩大到42%。外资锐减之时,内资企业投资并未补齐,同样也由正转负、全面萎缩,形势不容乐观。民间投资也从一季度的同比减少7.4%,加速减少到二季度末的12.7%。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速仅为6.2%,远低于疫情前的水平,几乎是靠“惯性”在发展。这表明除了煤炭和少数几个行业,山西缺乏投资点,非公投资主体对山西投资市场缺乏投资信心。这与煤炭行业的“挤出效应”不无关系,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资源诅咒”之音开始旋绕。
二、煤炭供需形势及未来价格趋势的七个判断
第一,“经济稳步复苏”和“主体能源地位”会导致煤炭短期需求增加。7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定调经济恢复会经历波浪式发展,但会在曲折中稳步前进。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要求“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将带动煤炭需求增加。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目前可再生能源替代功能逐年显现,但煤炭主体能源地位短期不变。判断短期内煤炭需求稳中略增。
第二,高质量发展和“双碳”目标约束,推动煤炭长期消费下降。经济高速增长已转向高质量发展,两位数增速成为历史。为保证2030年前按时实现碳达峰,2025年左右煤炭消费量必须达峰,实现稳中有降。国务院发布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出,加快煤炭减量步伐,“十四五”时期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费增长,“十五五”时期逐步减少。也就是说,2025年后,煤炭消费量下降趋势将更加明显。
第三,煤炭供给政策推动煤炭短期供给快速增加。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加强重要能源、矿产资源国内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预计未来短期,我国将继续释放煤炭先进产能,推动在产煤矿稳产增产、在建煤矿投产达产。仅2022年一年,我国原煤增产10.5%,达到45.6亿吨,煤炭消费则增长4.3%,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近十年来首次回升。
第四,国际煤价下行和澳煤进口逐步恢复,短期国内煤市将量增价跌。澳大利亚是我国的重要煤炭供应国,新任总理有意缓和与中国的贸易关系。我国曾通过澳煤禁运来增加对澳的反制,现在澳方主动希望撤回禁令,我国可能会接受这个机会,进一步缓和中澳关系。此外,澳煤禁运期间,我国还通过蒙古、俄罗斯等国际煤炭供应渠道来增加煤炭进口来源。可以说,国际煤炭供应的量和灵活性,都有了很大的改善。
第五,国际通货膨胀持续不减的“灰犀牛”,可能引发经济危机,降低煤炭需求。国际通货膨胀水平较高且持续未有改善,引发了美联储加息周期加长。加息引发的生产成本上升将导致国际投资减缓,全球实体工业发展速度减弱,导致国际煤炭需求减弱。当前国际金融行业风险点频发,国际经济形势扑朔迷离,煤炭需求不容乐观。
第六,全球经济分裂趋势加剧,贸易不确定性增加,国际能源需求增长受限。俄乌战争伊始,西方国家实施的贸易制裁导致了全球煤炭市场的变化。西方主要国家大部分对俄罗斯进行煤炭禁运。这场危机引发了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化石燃料价格的最大涨幅。能源价格上涨对国际能源需求有一定程度的抑制。
第七,各省增储上产步伐加快,新一轮煤炭产能过剩可能正在形成,风险正向产煤重点省份集中。国家“十四五”规划指出“推动煤炭生产向资源富集地区集中”,2022年晋陕蒙新4省(区)原煤产量占到全国的80.9%,比十年前上升16.3个百分点,其中山西原煤产量13亿吨以上。全国煤炭产能空前快速扩张,暗藏产能过剩风险。2022年我省煤炭工业投资增长18.4%,远高于全省工业投资增速和制造业投资增速,采矿业从业人数也迅速回升,既不利于资源型经济转型,也增加了产能过剩调整的风险。
总之,预计我国煤炭需求长期必会下降,但供给数量则会相对增加,且煤炭产能形成后短期内较难调整,判断在中长期我省将面临新一轮煤炭产能过剩风险。
三、防止煤炭重新“绑架”山西经济的五条建议
第一,坚持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根本路径。山西的发展绝不能再次陷入“一煤独大、创新不足”的矛盾之中。吸取历史教训,不断发展接替产业,建立煤炭收益反哺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有效机制、长效机制,牢记领袖嘱托,在转型发展中蹚出一条新路来。
第二,推广“五维”增效,提升综合竞争力。推广增收入、降成本、割赘肉、止出血、堵漏洞的“五维”降本增效法。同时,从系统优化、工艺创新、劳动组织三方面进行精细化管理,推进高产高效,在国内、国际煤炭市场上提高竞争力,轻装上阵迎接未来买方市场。
第三,构筑数字生态,培育柔性生产能力。加快煤炭行业数字赋能,重点做好顶层设计,跳出单一部件、单机设备、单一系统的桎梏,以智能化为目标、以全生命周期、全生产流程、全产业链条的系统观和数字生态观,引领煤炭数字化支撑体系建设。通过智能化推动煤炭行业减人、少人,提升煤矿柔性生产能力,增强煤炭企业供给弹性和经营主动性,避免未来煤炭需求萎缩引发的就业和社会风险。
第四,开展“十四五”中期煤炭产能再评估。从供给侧来看,“十四五”后期不宜扩大煤炭产能。建议审慎开展煤炭产能再评估。同时,加快“产业间”转型和“产业际”转型,延伸拓展煤炭产业链,以新型、现代煤化工和煤基新材料产业推动煤炭行业延链、高质量发展。未来,在煤炭消费减少和煤炭生产向资源富集地区集中趋势下,积极争取国家煤炭排产计划,降低未来产能退出的重置成本。
第五,防范价格风险、违约风险、市场风险。煤炭进口骤增和国内煤炭供应能力持续提升背景下,煤炭价格下行已成定局。建议我省不仅要防范煤炭行业收入减少、利税减少等煤价下行直接风险,而且要防范发电供热企业转购进口低价煤炭带来的保供和长协价违约风险。面向中长期的煤炭卖方市场,防范山西煤炭市场份额被压缩、挤占,并由此带来的山西煤炭产能相对过剩和其他连锁反应风险。
(作者邰秀军系山西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管理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