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繁峙县砂河镇在推进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中,经过不断摸索与实践,创新实施了一套“清单+队伍+网格+机制”工作法,初步构建起职责清晰、权责一致、高效有序的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机制,使乡镇由过去协助县级部门开展执法的幕后“配角”,变成独立开展执法工作的台前“主角”,由过去执法“以条为主”向“条块结合”转变,由“被动执法”向“能动有为”转变,由“刚性执法”向“柔性执法”转变,有效解决了长期困扰基层的“看得见、管不住”问题,实现了对违法苗头性事件及时发现、及时处置,避免了矛盾激化,取得了群众满意、社会和谐的多重效果。我们认为,这条经验无疑是成熟和成功的,值得借鉴与推广。
金秋时节,天高云淡。繁峙县砂河镇憨山景区叠翠流金、游人如织,一派繁荣祥和景象。众多游客对砂河镇的卫生环境和社会治理发出由衷的赞叹。
砂河镇位于繁峙县中部腹地,是晋北旅游文化和交通枢纽,城镇建设起步早、基础好,经济规模、人口数量、城镇化水平、公共服务与辐射能力相当于一个中小县城的体量,2018年5月被确定为全省11个经济发达镇之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管理上的瓶颈逐步凸显,乡镇权责不对等、执法能力不适应,成为制约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痛点。从2019年开始,砂河镇创新实施“清单+队伍+网格+机制”工作法,使基层执法权责更加明晰、执法行为更加规范、执法能力进一步增强,有效改善了长期困扰基层“看得见、管不住”的困境,扭转了多头执法、重复执法的局面,打通了基层为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充分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激发出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砂河镇经济转型亮点频现、发展后劲十足、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昔日闻名的淘金地,变成今日的网红打卡地。
一张清单明权责,有效解决基层治理“看得见、管不住”问题
提高基层治理能力,关键是要厘清县乡职责关系,合理划分县乡权限,从根本上解决基层权责不对等、基层执法缺位越位错位问题。作为全省基层行政执法改革试点,砂河镇共承接了行政执法事项236项,涵盖应急、公安、消防、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住建、市场、宗教、人社、农林水、教科文卫等行业领域,共涉及17个县级部门。其中行政处罚195项、行政检查20项、行政强制14项,其他行政权力7项。为了让行政权力事项放得下、接得住、能用好,砂河镇与相关部门积极对接、系统梳理、清单互认,实现了对安全生产、建筑施工、城市管理、环境污染、文化市场等执法监管“于法有据”,形成了立案查处违纪违法行为“早发现、敢上手、能制止”的良性循环。
去年1月,砂河镇同路村村民反映,有人在村里私采铁矿石。镇政府“12345”工作平台收到上报信息后,立即通知镇执法队进行实地调查,发现采矿人未办理任何开采手续,镇执法队立即向县规划和自然资源综合行政执法队汇报,并联动执法,有效制止了私挖滥采行为。
繁峙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马永峰说,赋予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权有利于及时解决和处置一些苗头性问题和矛盾,使乡镇工作由“被动应对”变为“能动有为”,行政执法由“以条为主”向“条块结合”转变。
一支队伍管执法,有效解决多头执法、力量分散问题
基层综合行政执法改革,队伍建设是关键。砂河镇组建了一支16人的综合行政执法队,已有11人考取执法资格证。镇长王海凤担任综合行政执法队队长,分管副镇长杨瑞江担任副队长。队内设两支执法中队,分别负责镇区内和镇区外两大执法片区,初步形成了灵活高效快速反应机制,正逐步从“散兵作战”向“精兵聚合”转变。
执法队员宣传相关政策
砂河镇综合行政执法队有独立办公场所、执法车辆,全天候开展定点执法、巡逻执法。执法力量由专职执法人员和辅助执法人员构成,实行“1+1+1”对接机制,即1名执法队员联系1个县直部门(县级派驻机构或县级9大领域综合行政执法队),对接1名镇机关分管领导(参与镇分管领域工作);辅助执法人员为涉及执法事项相关领域工作人员,实行“一员多岗、一岗双责”工作机制,日常工作中兼任执法巡查员、记录员和资料员等,凝聚起强大的基层执法合力;同时,在兼职执法人员中择优建立后备执法人员库,高效整合利用乡镇在职工作力量,同时整合县级9大领域综合行政执法队和派驻机构,在医药物价管控、制止乱占耕地建房、消防隐患整治、安全生产等领域开展县乡(镇)联动执法,跟案学习、实战强队。
镇长王海凤说:“成立乡镇综合行政执法队,明确了权限和职责,我们的工作有了依据、有了抓手、有了底气,可以更有作为。”
去年9月,镇执法队在日常巡查时发现义兴寨马家坡有一处某企业宿舍楼建设工地,土地证面积为14.43亩,实际占地面积为29.7亩,超出15.27亩,执法队当即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并依据上下联动机制,依法将案件移交给县自然资源局处置。
去年5月,镇执法队接到繁峙县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队案件移送函,立即组织执法人员对山会村某煤场进行调查。经查,该煤场在没有办理齐全用地手续与环保手续的情况下配备煤场设施,根据现场勘验笔录及调查情况,对其下发《责令改正违法行为通知书》,并向供电公司发送断电函,责令该企业在规定期限内自行清理复垦。
砂河镇建立了一整套完整高效服务便民的综合行政执法运行机制,教育引导执法人员把严格规范公正文明的执法要求落实到日常管理与执法的全过程,善意地运用行政指导、行政预警、行政劝诫、行政约谈等方式提醒当事人及时纠正违法行为,于细微处展现形象、于服务中树立威信,实现综合执法与为民服务有机融合,实现了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一系列违法开采铁矿的事件得到及时查处,形成了有效震慑;违法占用基本农田建设养殖场行为受到严厉打击,起到了警示作用;焚烧秸秆污染空气行为得到有效遏制,产生了教育效应;一批久拖不决的“老大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形成了基层治理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
一张网格统治理,有效解决基层治理“管得了的看不见”问题
刘璐是砂河镇三村的一位网格员,大学毕业,今年35岁。她与另外五名村委干部负责该村的民生事项、矛盾纠纷、法治宣传、治安管理、低保保障等事项,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事,她会及时上报镇政府,每天忙得不可开交,但她乐在其中。她说,这份工作接地气,有意思,可以近距离为父老乡亲们服务。像刘璐这样的网格员在砂河镇共有124人。
为了提升执法监管末梢的反应能力,确保违法违规问题及时发现和处置,砂河镇全面健全网格管理与综合执法协作配合机制,让“小网格”发挥“大作为”。全镇共划分网格124个、微网格582个、专属网格54个,林田路井、河流沟壑、荒山荒坡、人房寺院等要素全部入图入网,实现了“一张网格管到边”。网格化管理推动执法关口前移,将执法触角延伸至村(社区)。各村(社区)吸纳村“两委”干部、村民组长、农村党员等担任二级兼职网格员,全面发挥网格管理“前哨”作用。网格员实时发现、收集问题线索并上报,综合行政执法队迅速反应、快速处置,将大多数违法行为遏制在萌芽状态。
一套机制促运行,有效解决执法效率不高、专业性不强问题
在深入基层行政执法改革过程中,砂河镇着力下好协调联动“一盘棋”,形成了一套有效的运行机制。通过内部联动,探索形成“办管全面、队管片区、员管网格”的三级监管机制。一是办队联动。“六办一站”与执法队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日常工作中如发现私挖滥采、安全隐患、信访矛盾、网络舆情、投诉建议等问题后,及时配合综合行政执法队共同处置。二是镇村联动。村(社区)网格员发挥“第一吹哨人”作用,发现问题后第一时间按片区范围上报相应的综合行政执法队中队长,及时派单执法。在横向联动上,实行联席、联勤机制。镇综合行政执法队每季度召开派出所等派驻机构及县级9大领域综合行政执法队包联乡镇负责人参加的联席会议,研究部署全镇执法工作;根据治安形势或工作需求,开展联合执法或联合执法专项行动,如每年固定举行全镇电网安全、镇区消防安全专项行动等,形成“统一指挥、相互协同、整体联动”的工作机制。在上下联动上,对于重大、复杂或是不在下放执法事项清单范围的案件,提请乡镇、相关部门直至县委、县政府会商解决,通过“乡镇吹哨、部门报到”模式高效处置。
去年8月和今年7月,砂河镇启用横向联动机制,两次与县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队协同执法,整治砂河镇富民路、朝台路、和谐街及憨山景区周边市场秩序,督促商家立行立改店外经营、占道经营、违规设置户外广告等问题,镇区市场经营秩序有效改善。
执法队员主动为个体工商户提供服务
砂河镇综合行政执法队成立以来,共清理主要街道游商摊贩3220次,规范占道经营2100多处,发放规范经营通告2000余份,占道经营、流动摆摊、乱停车辆等不良行为得到根本管控,镇区公共秩序和环境卫生持续改善。
砂河镇松涧村网格员在日常巡查中发现有人在尾矿区拉运沙石,第一时间上报镇区外综合行政执法队中队长,执法人员迅速前往现场,对当事人刘某进行了现场教育,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鉴于当事人认错态度良好,未对国家资源造成重大损失,责令恢复原状,未对其作进一步处罚。
去年6月,砂河镇综合行政执法队与县文旅局联合执法,对砂河镇景源俱乐部进行行政检查,通过现场检查、现场勘验笔录,随即下发《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责令其在未办理娱乐场所经营许可证前不得营业,制止其违法行为。
实施“清单+队伍+网格+机制”工作法,取得群众满意、社会和谐的多重效果
乡镇工作面对千家万户,千头万绪,许多事件都需要及时应对和处置。通过实施“清单+队伍+网格+机制”工作法,加快了执法监管末梢的反应能力,确保了违法违规问题及时发现、快速处置,一些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环保、交通、城建等公共领域,以及宅基地纠纷、承包地纠纷、邻里纠纷等涉及个人诉求,容易引发投诉、举报或群体性上访,以及涉法涉诉事件得到及时处理,避免了事件升级、事态发展,社会矛盾得到有效疏解。过去各执法部门相对独立,存在单纯执法、随案执法、重事后惩处、轻事前教育等情形,联动执法少、监管密度小,执法行为的整体法律效能不高。实施“清单+队伍+网格+机制”工作法将综合执法体制与社会治理体系捆绑在一起,在管理方式上从“处置问题”向“发现问题”延伸,从“事后执法”向“前端服务”转变,做到了治标与治本齐头并进。通过改革将德治、自治、法治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了宽严有度、刚柔并济,较好地解决了以往“生硬执法”“多头执法”“重复执法”等执法效率低下的问题,杜绝了执法扰民现象。有效解决了一批难点和热点问题,形成了基层治理共建共享的局面,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