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0时03分,历经58分钟精密施工后,集大原高铁全线最大纵坡、最大跨度、最大重量的转体连续梁成功完成转体对接,打通了后续施工堵点,为年底完成山西段箱梁架设和路基预压施工任务、2024年底实现山西段贯通奠定坚实基础。
集大原高铁北起内蒙古集宁,经大同至原平,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呼南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转体连续梁位于忻州市代县境内,是集大原高铁樊家庄跨韩原铁路特大桥的重难点控制性工程。此次转体连续梁全长273.7米,最大纵坡达到30‰,跨度长达128米,同时转体的两组T构梁均长126米,重量分别为11000吨、10600吨,合计超过2万吨。
由于该处线路设计纵坡大,连续梁两端的水平高度差达8.2米,约3层楼高,加之跨度长、重量大,跨越的既有韩原铁路又是能源运输和动车组列车、普速旅客列车运行的重要通道,因此此次转体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工序工艺复杂。
针对连续梁转动精度高、结构重量大等特点,在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的统筹组织下,负责施工的中铁上海工程局联合大西铁路客专公司、设计、监理单位以及球角、应力厂家深入研究施工方案,运用智能称重系统、电子应力监测等新工艺、新技术,确保转体过程各项技术标准符合设计规范要求。
转体过程中,两座万吨级转体连续梁采用逆时针旋转,旋转角度22°35´。期间,先进行5°试转,收集相关技术参数后,再进行17°35´正式转体。指挥系统以秒为单位进行指挥,以毫米为间距进行操控,确保了此次转体连续梁的精准对接。
项目负责人李江波介绍,转体前,他们通过BIM信息建模进行了多次模拟演练及论证研讨,对可能出现的问题针对性制定各项预案。转体过程中,根据转盘转动刻度、编号,对转动数据进行实时计算监控、监测风力风速和超限预警,采用点动方式对连续梁转体进行精密控制,通过全过程动态监测及各指挥系统的默契配合,确保了此次转体施工质量可控、安全系数达标。
据悉,集大原高铁建成后,与大西高铁连通,并入全国高铁网,形成连接晋陕内蒙古的快速客运通道,对于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满足沿线百姓美好出行需求,促进区域间文化交融和人才交流等都具有重要意义。